单位简介

2021-04-14 15:17:13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成立于1981年5月,原名称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其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后曾更名为河北省文物工作队、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2019年12月3日,更名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1981年成立后,李捷民、叶俊清、王克光、孔哲生、张志、郑绍宗、谢飞、郭瑞海、曹凯、韩立森、李耀光、张文瑞先后担任所长。现任书记、院长张文瑞,副书记毛保中,副院长张晓峥、黄信、赵战护。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是河北省唯一具有国家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的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承担着全省地下、水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程建设中的地下文物抢救性考古发掘与保护,考古出土(出水)文物保管、保护、研究与资料整理工作,致力于河北省考古学文化研究,建立河北省考古学文化体系,丰富河北省历史文化内涵,加强与国内外考古学界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河北省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7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文物考古、遗产保护及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发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群)几千处,出土文物二十余万件。其中,泥河湾盆地旧石器遗址、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定州北庄子商代墓群、北戴河秦行宫遗址、临漳邺城东魏北齐佛寺塔基遗址、磁县东魏元祜皇族墓地、宣化辽墓、内丘邢窑遗址、曲阳涧磁村定窑遗址、张家口崇礼太子城金代城址、张北元中都等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泥河湾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发现和研究、易县战国中晚期燕下都遗址的发掘、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的发掘、满城汉墓的发掘和临漳曹魏北朝邺城遗址的勘探与发掘五个考古项目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阳原泥河湾遗址群、武安磁山遗址、易县燕下都遗址、平山战国中山王墓、满城汉墓、临漳邺城遗址及磁县北朝墓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参与了香港沙下、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等国内大型基本建设工程考古工作。考古研究硕果累累,先后出版了《燕下都》《中山王墓》《满城汉墓发掘报告》《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安平东汉壁画墓》《睡虎秦简文字编》《五代王处直墓》《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正定南杨庄》《战国中山国灵寿城》《高庄汉墓》《宣化辽墓》《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高昌汉墓发掘报告》《中国定窑》《南水北调元氏南程墓地发掘报告》等几十部考古专著,发表考古报告、论文千余篇。科研成果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3项、“第二十五届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1项、“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2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荣誉奖”1项、“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最佳考古发掘研究报告奖各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8项。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现有编制180个,在编职工62人,其中文博研究馆员10名、文博副研究馆员18名、文博馆员18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职工3名,硕士研究生学历职工18名,具有国家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资质的专业人员21人。现有获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文化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文化部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燕赵文化英才1人、省青年拔尖人才1人、“三三三”人才4人、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内设办公室、党群工作部、财务资产管理部、旧石器考古研究部、新石器考古研究部、商周考古研究部、汉唐考古研究部、宋元明清考古研究部、文物保护综合规划部、文物典藏部、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考古信息中心、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泥河湾研究中心、鹿泉文物整理和展示中心、安全保卫部17个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