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遗址

2021-04-16 13:56:43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邺城平面布局图

邺城遗址位于临漳县西南20公里香菜营乡、习文乡一带,漳河自西向东横贯遗址。1983年起,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邺城考古队,开始对邺城遗址进行全面调查、勘探和发掘。历年邺城遗址的重要考古发掘有邺南城朱明门遗址、铜雀三台部分遗迹、核桃园佛寺、曹村-板屯窑址、宫城区206号建筑基址、南城礼制建筑基址等,赵彭城东魏北齐佛寺入选“2002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被评为“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六大新发现”。

邺城是三国至南北朝时期著名都城,包括南北相接的两城。邺北城即曹魏邺城,历经后赵、冉魏、前燕诸王朝沿用,平面呈横长方形,东西2400~2620米,南北1700米,城墙厚15~18米。北部主要分布宫城、中央官署,南部主要分布里坊及市肆。铜爵、金虎、冰井三台位于西城墙偏北。邺南城平面呈纵长方形,同邺北城一起,共同组成东魏、北齐都城,推测其外围尚有郭城。邺南城南北长约2460米,东西宽2800米,城垣略有曲度,有马面、护城壕等设施。除三台及赵彭城塔基以外,邺城遗址其他设施尽掩埋于地下。邺城是我国古代都城发展的里程碑,邺城遗址的单一宫城制度、中轴线对称布局、整齐明确的都城功能分区等对其后历代都城产生了重大影响。

赵彭城北朝佛寺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佛寺遗址之一,该遗址规模宏大,是北朝佛寺遗址中首次发现的多院落式布局,为唐代寺院普遍运用,反映出东魏北齐佛寺在佛教寺院发展演进过程中的承启作用。核桃园北齐佛寺位于赵彭城北朝佛寺东侧,确认为兴建于北齐天保九年的大庄严寺,目前已在寺院轴线上确认四座殿堂式建筑遗迹,并发现相关附属遗迹及围合式廊房遗存等,对探讨北朝晚期佛教寺院的形制、布局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长孙氏造阿弥陀像

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发掘出土编号造像2895件,是目前所知一次性出土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藏坑之一,出土造像工艺精湛、造型精美、类型多样,时代跨越从北魏至唐代,为研究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邺城地区佛教造像的类型和题材提供了可靠的标本,具有重大的学术、艺术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