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中都遗址

2021-05-06 15:26:16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元中都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位于张北县馒头营乡,1997~200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元中都遗址开展考古工作,共发掘1.7万余平方米,共发现建筑遗迹41处。项目入选“1999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初步查明外城城墙位置,城墙为地面上直接夯筑而成,城墙基部垫土夯打,形成护坡以起到保护城垣的作用。宫城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40米,东、北、西三面宫城和皇城城墙之间各有两道隔墙,宫城内建筑以1号台基为中心南北轴线对称分布。

1号台基呈“土”字形,由月台、前殿、穿廊、后殿、东西夹、香阁组成,下层宽出周匝平台。台基以南地面有一条东西横道;在台基南侧、前殿东西两侧、穿廊东西两侧各有上殿通道,不同道路和坡段分别采用龙纹方砖、菱格纹方砖、卷草纹条砖铺面。前殿两侧上殿通道正对东西城门。

宫城全景

宫城南门包括两个阙台、两个墩台、两道隔墙、三个门道、门内广场以及两侧马道等结构。城门外侧东西面阔87.9米。门道有土衬石、石地袱、木地袱、门道立柱、贴墙木板、地面铺石、门砧石、铁鹅台、将军石以及角石等。隔墙为夯土端部包砖制成,墩台至阙台墙体包砖。

琉璃脊饰

皇城南门由三个门道组成,每个门道东西两侧的墩台及隔墙端部,各有一个结构类同的门砧石,每个门砧石南北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斜向支撑门柱的戗柱柱础石。整个城门面阔30.9米,墩台和隔墙均为全砖结构。三个门道面阔5.1~6.2米,进深1.2米。

遗址出土重要文物百余件,包括汉白玉螭首、牡丹龙纹角石、宝装莲花柱础、龙纹琉璃瓦当滴水、屋脊琉璃走兽、阿拉伯数码幻方等珍贵文物。

元中都考古使城市整体布局趋于明晰。“工”字殿的台基结构,提供了元代“工”字形大朝正殿的唯一发掘实例;宫城正门三观过梁式门道仿自大都崇天门,内设重门结构的广场独具一格;宫城西南角台应为三重子母阙角楼的墩台,在元代考古发掘中首次再现了传统角楼古制;简略式皇城正门,也是元代考古发掘所仅见;元中都遗址的发现是研究元代都城制度、建筑特点、工艺水平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