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

2021-05-27 16:34:09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赵彭城 村西南,属邺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2003~2004、2010、2011~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19年更名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多次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其中2002年对佛寺塔基的发掘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  东南院大型殿堂式建筑及连廊

佛寺遗址平面近方形,东西宽约430、南北长约450米。由围壕、塔基、殿堂、院落等基址构成。

围壕宽5~6、深3米左右,四面各有一通道。

塔基位于佛寺中央偏南,平面近方形,由地下部分的基槽和地上部分的台基两部分构成。基槽宽约45、深约6米,用砾石和夯土分层构筑,砾石层多达10层。基槽中心近地面处有一边长0.7米,由砖砌成的正方体砖函。台基宽约30、存高4.5米。台基南部正中有外部包砖的踏道,踏道两侧有用残砖铺设的散水。砖函上方有中心刹柱础石,刹柱周围柱础由内向外分三圈排列。根据台基尺寸及柱础坑分布情况,塔基处建筑至少可以恢复为面阔五间、进深五间的开间结构。另外,在塔基基槽的四角还发现4处边长约3米的夯土方坑,构建方式与塔基基槽一致。

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  塔基刹柱础石与砖涵

佛寺东南和西南隅各有一大型院落,四周由边长117、跨度约13米的廊房式建筑环绕,院落中部偏北处各有一处 大型殿堂。

佛寺中轴线最北端有一处大型殿址,南距塔基约240米。殿址台基东西长约38、南北宽约24米,边缘残留包砌砖痕。该殿规模与东南院落大殿相当,是目前发现的佛寺北部最重要的大型殿址。

佛寺遗址出土遗物除东魏、北齐时期常见的绳纹灰砖、板瓦、筒瓦、莲花瓦当、兽面饰件及石质螭首和大量建筑装饰构件残块外,还有部分泥塑彩绘贴金的坐佛、菩萨、天人像及琉璃瓶等与佛教相关的遗物,另外,也出土了一定数量陶或瓷质的碗、豆、瓶等实用器。

赵彭城佛寺遗址位于邺南城朱明门外大街东侧,是邺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现为探索邺南城外郭城区的范围和里坊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了解北朝晚期大型塔殿的建筑结构、筑造技术提供了全新的资料。遗址内发现的塔基中刹柱础石、砖函等填补了汉唐考古学的相关空白。赵彭城佛寺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佛寺遗址之一,其多院落式布局未见于以往发现的北朝佛寺遗址,而为唐代青龙寺、西明寺等普遍运用,反映出东魏、北齐佛寺在五~七世纪佛教寺院发展演进过程中重要的承启作用。

有研究者根据遗迹、遗物和文献记载综合判断,赵彭城佛寺为文献中记载的北齐大总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