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王家岗遗址

2022-01-05 11:40:40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王家岗遗址位于涉县涉城镇寨上村东偏南约0.4公里,清漳河北岸的高台地上。遗址背靠韩王山,面向清漳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整体向清漳河方向倾斜,地貌为山前梯田,植被为核桃林。

遗址远景

为配合青兰高速涉县至冀晋界段改扩建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4月-9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邯郸市、县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共计清理墓葬4座、窑2座、灰坑54个,出土了陶、石、骨、贝、铜等类遗物,其中可复原器物50余件套。遗址年代跨度大,包含后岗一期、大司空、夏、西周、春秋、战国、金元等时期。

后岗一期文化遗存,发现灰坑5个,出土遗物分为陶、石、蚌、骨4类。陶器以细泥灰胎红皮陶为自主,可辨器型有红顶钵、红顶碗、釜罐、盆、瓶、鼎、瓮、灶等。石器有铲、斧、凿、刀等,骨器有骨簪、骨锥。蚌器仅发现1件,残断,尖部为三角形。

后岗一期 H7:10支脚

大司空文化遗存,发现灰坑13个,遗物分为陶、石、骨3类。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其次为细泥红皮陶,可辨器型有钵、碗、罐、盆、瓮、纺轮、环等,彩陶纹饰以蝶须纹、弧三角+平行斜线纹为主,钵碗类口唇部多涂一周红彩,盆类多平折沿,沿面多饰水波纹。石器有石铲、石球、石片、石环,骨器有骨锥。

夏时期遗存,发现灰坑1个,残存坑口形状近圆形,直壁,平底。出土遗物可分为陶、石、骨、蚌4类。陶器以夹砂黑皮陶、夹砂褐陶为主,可辨器型有鬲、橄榄形罐、盆、卵形瓮、甗、杯、纺轮。陶器纹饰以绳纹及弦断绳纹为主,另有弦纹、附加堆纹及少量磨光黑皮陶。鬲、罐口沿多见绳切、压形成的花边装饰,橄榄形罐、卵形瓮等大型器物,器表有贴附草拌泥泥皮现象。鬲足均为锥状实足根,多饰经涂抹的浅绳纹。卵形瓮为平底。石器有石铲、石球、石斧、石刀、石凿、石片,骨器有股匕。蚌器有穿孔蚌饰。

西周时期遗迹有:灰坑21个、墓葬(瓮棺)1座、窑址1座。Y2保存较好,由操作坑、储灰坑、窑门、火塘、窑室组成。窑室呈圆形,直径1.70米,底面较平,呈倾斜状,约10°,北高南低。窑室底面中部及窑壁根部有呈“中”字形火道,顶端连接烟道。出土遗物可分为陶、石、骨、蚌4类。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可辨器型有鬲、豆、罐、盆、瓮等。石器有石铲、石璜,骨器有骨锥等。

西周陶鬲 H50:3

春秋时期遗迹有灰坑9个、墓葬1座、窑址1座。。M4长方形竖穴土圹木椁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经夯打,葬具为一椁一棺,墓主为女性,50岁左右,头向西北,仰身曲肢,随葬品为陶盖豆1个,陶罐2个,陶鬲1个。出土遗物主要为陶质,以泥质灰陶为主,可辨器型有鬲、豆、甑、釜、罐、盆等,石器有石凿。

春秋 H47陶罐

战国时期遗迹,为墓葬2座。M2、M3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木椁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椁一棺。M2椁室北端隔出头箱,头箱内自东向西依次摆放陶壶2个、陶鼎1个、陶舟1个、陶匜1个、陶豆2个。棺内未见尸骨。 M3棺内骨架腐朽严重,已呈粉末状,下肢骨依稀可辨,直肢。依现存骨架轮廓,应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北。随葬铜带钩1枚,陶罐1个。

金元时期遗存,出土遗物有白底黑花瓷片等。

M2出土器物组合

王家岗遗址所处位置较为重要,此处自古就是晋冀交流往来重要通道,此次发掘来看该遗址出土遗物丰富,文化面貌复杂且延续时间长。后岗一期文化遗存属于豫北冀中南地区具有明显地方特征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存,大量细泥陶器以“红顶”装饰。炊具类釡、灶、陶支脚与石北口早期器物相似,石北口早期距今6100-5800年。以H50为代表的大司空文化遗存,属于大司空文化晚期阶段,对于研究大司空文化向后岗二期-龙山文化过渡具有重要意义。夏时期遗存属于下七垣文化,器物以鬲、有腰隔甗、橄榄型罐、陶盆为代表,此类陶器应是继承来源于当地龙山文化及冀南豫北的后岗二期文化。同时出土的蛋形瓮,常见的器物口沿花边装饰、楔形点纹则代表了来源于太行山西麓晋中地区的龙山文化因素。体现了太行山两翼区域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西周时期遗存,出土器物以宽折沿带凸棱陶鬲为代表,为典型商式鬲血统,同时也有个别外来因素,如H52复原的窄折沿耸肩绳纹鬲,或代表了周灭商后所带来的其他文化因素。春秋、战国时期遗存,以墓葬为代表,M2、M3墓向一致,并向排列,均为竖穴土坑墓,应为同一期。M2出土器物组合为鼎、豆、壶、匜、舟,M3出土器物为罐、铜带钩,年代约为战国早期。M4与M2、M3相距较远,且墓向相反,出土器物组合为豆、罐、鬲,或为春秋晚期。春秋战国墓葬的发现对研究本区域晋赵文化交流提供了少有的资料。金元时期遗物主要发现于遗址地层②层内,瓷片较为稀碎,大部分应为本区域磁州窑产品,见证了磁州窑所产瓷器在涉县地区广泛的使用分布范围。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以生产民用瓷为主的窑场。白地黑花装饰风格约兴起于北宋,繁荣于金元,延续至明清。

 

(执笔:杨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