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台遗址,是冀西北坝上地区一处比较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尚义县石井乡,处于蒙古高原南缘,东北距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安固里淖8000米,平均海拔约1400米。遗址坐落于贾格生淖西侧丘岗东坡上,依山、傍水、朝阳,地势平缓,现为草场和林地。2014-2019年张家口市文物研究所对其局部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020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开展正式发掘。目前探明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北往南分为四个片区。
四台遗址地貌(北-南)
为了深入研究遗址的文化内涵,揭示冀西北地区史前社会文明发展历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尚义县文化和旅游局等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21年再次对遗址A区冲沟北侧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遗物和遗迹。
2021年发掘区
本年度发现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发现了房址、浅坑等遗迹,出土了陶、石、骨、贝等类遗物。遗迹包括:房址12座、浅坑3座、室外灶2座,皆位于4层下,打破生土。房址为主要发现,面积除F11外多为十余平方米,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大多为圆角长方形或长方形,室内居住面大多四周略高,中间略凹,少量为石板灶,多支石或浅坑灶,柱洞靠近墙壁分布于周围,部分为壁柱。
遗物主要有陶、石、骨、贝等类遗物100余件。陶器,出土极少,皆为碎片,均为夹砂陶、沙粒较粗,火候较之前升高。陶质疏松,陶色黑褐、灰褐色,纹饰多为戳印的折线纹、圆圈纹、锯齿纹。石器,有磨制和打制类。磨制石器,主要出土少量的小磨盘、磨棒等;打制主要为细石器,有铅笔头状石核、石片、细石叶、刮削器等。骨质品主要有骨针、骨锥、骨管等。还有一些贝壳、蛋皮、树皮、鹿角、肩胛骨等。
戳印纹陶片
遗址堆积丰厚,延续时间极长,为辨识遗址各期的文化面貌和相对年代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美国贝塔(Beta)实验室等单位检测了该遗址的大量碳十四样品,为认识遗址各期遗存的绝对年代也提供了充分依据。本年度发掘,一是发现了万年左右即旧-新石器过渡时期的遗存线索;二是将已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分为素面大口筒形罐、小平底素面筒形罐为代表的一期和以戳印纹尖圜底罐为代表的二期。
项饰 (一期)
四台遗址自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出现,至新石器时代一期遗存繁荣,再到新石器时代二期遗存衰微至消亡,展现出一副冀西北史前社会发展的动态图景。新石器时代一期、二期遗存分别代表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研究增添了重要内容,填补了新石器时代区系的空白。其对冀西北坝上草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聚落与社会、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旧-新石器过渡等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对探讨冀西北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乃至与东北亚人群关系、草原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具有重要意义。遗址不同时期的多文化交流与互动,也是文化“三岔口”通道和中华文化交流、融合、互鉴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的重要见证。
(执笔:赵战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