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故郡遗址2021年考古发掘新收获

2022-01-11 18:12:49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故郡遗址位于行唐县故郡村,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地带,东靠大沙河,南、西有曲河环绕。2015-2020年考古发掘确定,遗存主体年代为东周时期,自春秋晚期延续至战国中期,为早期鲜虞-中山国的代表性遗存之一,文化面貌具有明显的北方戎狄族群特色,同时又深受华夏系统文化的影响,对研究东周时期戎狄等北方族群的华化进程乃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殉牲坑清理

2021年考古工作主要围绕二号车马坑周边相关遗存和故郡城址内部区域开展,累计发掘12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后岗一期文化灰坑1座,春秋晚期灰坑及灰沟各1座、战国早期车马-殉牲坑(隶属M2)1座、杂殉坑1座(隶属M58)以及战国中期的陶窑1座、灰坑75座、灰沟2条。

M2墓组车马-殉牲坑(CMK12),时代战国早期,位于M2东北17.48米处,通长14.7、宽3.5米。由西侧车马坑和东侧殉牲坑组成,二者之间有沟槽相通。车马坑内有车三辆,西侧一号车因破坏无存,其东部残有1牛头、蹄,当为该车系驾动物。中间的二号车为肆马独輈车,车轮拆卸斜覆车舆,直径约1.45米,有轮辐26根。系驾马匹仅见马头,不见马身,马身位置有皮条、节约、游环等马具。骖马颈部有轭,轭首为骨管,马匹嘴部有铜质镳、衔等。东侧三号车亦为驷马独輈车,独輈通过车马坑与殉牲坑之间的沟槽与殉牲坑底部四马头相连,马头用铜泡、镳、衔、海贝等装饰。殉牲坑内埋藏马、牛、羊等动物头蹄。

M58墓组杂殉坑(M92),时代战国早期,位于二号车马坑南侧,整体平面呈“凸”字形,通长10.7、宽1.35-2.8米。东侧坑内葬贰驾独輈马车1辆。西侧坑两侧壁底有木板及纵向龙骨痕。中部的一木箱内随葬有灰陶罐、铜卡扣及牛骨骨、鱼骨等杂殉。木箱置于双辕牛车之上,牛车东端有一车衡,衡下有1牛头、蹄,

二号车马坑北侧、东侧

陶窑1座 (Y8),时代战国中期。仅存火膛部分。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3、东西宽0.85、残高0.14-0.37米,周壁、底部青灰色烧结面。火膛东北、西北两角各有烟道1条,由内向外斜坡状抬升。

灰坑 75座,其中战国中期73座,开口分为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形和长条形等,以圆形为主,个别灰坑呈袋状,壁面经加工,可能为窖穴。TS28E43:H4,时代战国中期,开口呈圆形,袋状,直径2.06、底径2.30米。斜直壁,壁面经加工,断续存有厚约0.05米的草拌泥痕,平底。出土有泥质灰陶罐、盆、碗、豆及筒瓦、板瓦、瓦当等。

遗址出土完整或可复原器物有小件铜器、铁器、骨角器、海贝等100余件。新石器时代遗物主要为红顶碗。春秋晚期遗物有夹砂红陶乳足陶鬲和泥质灰陶豆等。战国早期遗物有镳衔、铜泡、节约、勺、泥质灰陶罐等。战国中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有粗细之分,还有少量附加堆纹、弦纹、暗纹。陶器器型有碗、豆、釜、盆、罐、纺轮、圆形陶片以及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

通过本年度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考古收获。1.勘探、发掘确定了故郡城址南侧环壕的走向、形制结构及文化内涵,其时代不晚于战国中期;2.初步了解了故郡城址内部遗存分布状况及时代特点,其年代最早可至春秋晚期,为阐明城址的年代、历史沿革及文化内涵、城址与居址、墓地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3.完成M58杂殉坑、二号车马坑北侧疑似M58墓组的兆域沟北侧一段的清理发掘,使故郡遗址中“王”级墓葬M58周边相关遗存的分布格局更加清晰。4.基本完成CMK12的发掘,其形制独特,为故郡遗址及东周时期的车马坑形制及车马祔葬制度研究增添了新的材料。

 

(执笔:齐瑞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