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庄-古家疃墓群考古发掘收获

2022-01-11 18:12:47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李家庄-古家疃墓群位于张家口市蔚县李家庄和古家疃村之间,代王城墓群北区,地处壶流河北岸二级台地上,西南距蔚县县城约10公里,东南距代王城遗址直线距离约3公里。地势高敞平坦,其间有几条干涸的沟壑,东半部为农田,西半部主要种植林木类经济作物。

发掘场景航拍

2021年5月下旬-6月中旬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相关业务人员组建李家庄古家疃墓群考古队,对墓群及周边区域进行调查与初步勘探,发现墓葬(含盗洞)近150座,分布在南北长约1.5千米,东西宽约0.8千米的范围内。

2021年6月中旬至11月初,对重点墓葬进行救性发掘清理,发掘位置位于李家庄村南约200米处,李家庄至古家疃村公路西侧,所发掘清理墓葬位于整个墓群的中部。

本年度考古发掘清理完成墓葬10座,出土遗物共计280余件,多为战国时期墓葬。下面以典型墓葬介绍如下。

1、M5

M5方向8度,是一次开圹的竖穴土坑墓。开口于第③层下,开口距地表深0.50米,开口以上无封土痕迹。通过考古发掘清理得知,墓葬自深8.50米,底小口大,墓口长2.65米、宽1.25米,墓底长2.30米、宽1.20米。墓室内存单棺。墓室内残存棺一具,位于墓室西北部,保存状况较差。根据残存情况,棺在平面上呈长方形,其南北长1.8米、东西宽0.8米、残高0.12米。墓主人骨保存状况较好,性别男性,年龄不详,身高约1.60米。头向北,面向东,仰身直肢,双手交叉放置于腹部。墓葬内出土随葬品共计6件。

重要遗物-M5

2、M9

M9方向4度,是一次开圹的竖穴土坑墓。开口于第③层下,开口距地表深0.20米,开口以上无封土痕迹。通过考古发掘清理得知,墓葬自深10.60米,底小口大,墓口长4.60米、宽3.30米,墓底长4.20米、宽3.10米。墓室内存一棺一椁,无二层台,无腰坑。墓室内残存棺椁各一具,保存状况较差,尤其是椁室中西部被盗扰严重。其中椁在平面上呈长方形,椁室南北长4米、东西宽3米、残高0.4米;棺木存于椁内,位于椁室中部,从残存痕迹可以看出,棺在平面上呈长方形,南北长2米,因被盗扰,宽度不详。墓主人骨保存状况差,性别不详,年龄不详,身高约1.65米。头向北,面向不详。墓葬内出土随葬品共计8件。

重要遗物-M9

3、M12

M12方向89度,是一次开圹的竖穴土坑墓。开口于第③层下,开口距地表深0.55米,开口以上无封土痕迹。通过考古发掘清理得知,墓葬自深7.85米,底小口大,墓口长4.30米、宽3.40米,墓底长3.90米、宽3.0米。墓室内存一棺一椁。墓室内残存棺椁各一具,保存状况较差。其中椁在平面上呈长方形,椁室东西长3.4米、南北宽2.4米、残高0.55-0.65米;盖板宽0.18-0.35米,残厚3厘米。棺木存于椁内,位于椁室中北部,从残存痕迹可以看出,棺在平面上呈长方形,长1.8米、东宽0.6米、西宽0.4米、残高0.12-0.4米;棺板厚度为3-4厘米;棺盖宽1.2米、板宽1.8厘米。墓主人骨保存状况较好,性别男性,年龄不详,身高约1.75米。头向北,面向南,仰身直肢,双手交叉放置于腹部。墓葬内出土随葬品共计21件。

本次发掘出土遗物有铜器、陶器、玉器等。铜器有铜镞、铜剑、带勾等;陶器常见随葬器物组合为鼎、豆、壶、盘、匜。陶器以泥质为主,夹砂较少,纹饰多素面。玉器种类较多,材质有河磨玉、玛瑙、绿松石、水晶等,器类有玉环、玉面饰、桶型玉管、玛瑙环、玛瑙珠、绿松石珠等。

重要遗物-M12

本次考古工作发掘清理墓葬为代王城墓群北区新发现墓葬,多为战国时期墓葬,与代王城有着紧密联系,属于“代文化”体系。代王城独特的地理位置,受南方燕赵文化冲较大,同时受春秋战国时期广泛分布于冀北地区的玉皇庙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影响,体现出其文化因素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对这批墓葬的考古工作,为“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鲜的资料,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执笔:任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