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城子遗址2021年考古发掘收获

2022-01-12 17:52:02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城子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贾光乡城子村,南距今容城县城约7.5公里。遗址东、北两面紧邻南拒马河,属冀中平原的缓倾平原。

遗址勘探平面图

城子遗址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2017年雄安新区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再次确认了该遗址,2019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故宫博物院对城子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因遗址后期破坏较严重,除部分东城墙被拒马河大堤叠压而得以保存外,其他文化遗存已全部掩埋于地下。

2019年至2020年,对该遗址进行的调查和试掘工作主要围绕寻找城址四至范围及遗址文化年代展开。调查发现了部分城墙、城壕、道路和文化遗存密集区。其中东城墙有现存长度700米的基础和部分墙体,南城墙有现存长度350米的基础和城壕遗迹,其中城壕宽约20米、距城墙约25米;北城墙已进入沟市村,只能通过断续的明确点位推断;墓地主要分布于城子村西北和南部,年代以战汉为主;推测城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内发现的文化遗存以汉代为主。

2021年开始对城内外进行大规模普探,对调查发现的遗迹进行重新确定,并开始对城内的结构布局进行初步了解,在城内发现南北和东西向主干道路各1条,南北向干道向北达北城墙位置,疑似连接北城门。在东西向主干道两侧发现大量灰坑,疑为生活区。

2020年的在南城墙的解剖点由于晚期破坏较严重,未能确定早期城墙的基本结构及年代属性。2021年在旧探沟以西约150米处开33×2M的探沟一条,重新对南城墙进行解剖发掘,发现了墙体结构为墙体加内外护坡,墙体和护坡皆为分层夯筑,墙体每层厚度约12-15CM,护坡皆为倾斜夯层,层间差别较大。并且在城墙北护坡处清理一座瓮棺葬,打破城墙北护坡,葬具为夹砂红陶釜。

M7航拍图

2021年7月,为配合新区西北围堤的基本建设,我队开始抢救性清理位于城西北的墓葬区,共发掘清理墓葬30座,年代涵盖两汉、唐宋、明清时期,以两汉时期为主。其中M7为一座双墓道多室砖墓,初步判断年代为东汉末期,主体为十间墓室加双平行墓道结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虽经后期扰乱,但多处重要部位保留了清晰的砖室结构,随葬品多为陶器,模型明器有仓、灶、人物俑、动物俑,生活用具有罐、壶、盆、魁、案、耳杯、灯等,此外还有铜镜、铜钱、石研子等共计100余件,是东汉晚期典型的随葬品组合。此类墓葬形制在京津冀地区发现较少,从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来看与北京丰台南苑槐房M18、北京延庆西屯M100和河北宣化东升路M3等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M7出土铜钱

另在M7以北约200米处发现一处汉代墓地,墓葬形制包括竖穴土坑木椁墓、砖椁墓和砖室墓,其中有3座为双人合葬墓,显示了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阶段汉墓形制的发展变化过程。其中十余座保存相对完好且出土完整器物组合,典型器物包括高领尖底罐、小平底罐和球形罐,在周边地区以往的汉墓考古中较少发现以尖底罐为主的器物组合,显示了该区域特有的文化面貌。

发掘唐宋时期墓葬4座,其中2座保存较好,出土遗物包括鸟型白瓷器、铁鐎斗、铁三足鼎、陶罐等。

根据对城子遗址的前期考古工作,现可基本判断城子遗址为容城旧治,始建年代不晚于西汉。今年发掘的墓葬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丧葬观念,与城址的发展沿革相互印证,丰富了遗址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容城的历史沿革和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执笔:邢增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