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泥河湾盆地石沟遗址考古新发现

2022-02-18 10:27:51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石沟遗址是阳原泥河湾盆地东部大田洼片区的一处早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位于大田洼乡岑家湾村西约100米处,向南紧邻“周家山”断层基岩面,北距桑干河200米,西距马圈沟遗址1100米。季节河泉沟作为桑干河的支流,自南向北蜿蜒流过,并将石沟遗址所在区域切割成东西两部分,西侧有岑家湾遗址、南山根地点、牛圈沟地点,东侧有石沟A-E五个发掘区。遗址大致分布范围约两万平方米,遭受自然风化、水流的侵蚀作用明显,多处地层堆积出现坍塌迹象。该遗址遗迹现象独特、动物化石繁多、石器加工行为连续,为解读古人类生存环境、生存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证据,同时也在泥河湾盆地诸多遗址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2019年4-12月,河北师范大学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再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项目号:考执字【2019】第【163】号)。

石沟E区位置及周边地貌

该遗址发掘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认识早更新世泥河湾古人类生存环境及其适应生存的策略。具体目标包括:进一步丰富150万年左右泥河湾第四纪哺乳动物种类,重建当时古生态,古气候;进一步廓清石沟遗址自然遗迹现象,复原150万年期泥河湾湖边古地貌;进一步分析早更新世泥河湾古人类原料开发方略、石器技术模式;进一步寻找古人类化石线索。

本年度对石沟主发掘区(E区)泥河湾湖相沉积层中发现的形成于更新世早期的自然冲沟进行了重点清理,揭露冲沟范围长达13米之多,沟口最宽处可达1.9米,最深处达0.8米。累计出土遗物数量688件(不完全统计),其中石制品26,砾石312,鸵鸟蛋皮2,粪便化石8,化石340。哺乳动物种类包括剑齿虎、犀牛、马等,骨骼部位包括颅骨、躯干及四肢。为获得小哺乳动物化石,目前已完成冲沟内全部堆积的水筛工作,总重33427.59千克。

石沟E区冲沟内出土大型食草类动物脊椎骨组合

石沟遗址E区的发掘是对A区范围的衔接与扩大,冲沟内出土的多例尚未脱节的骨骼组合,如犀牛的脊柱骨、马的肢骨与蹄骨、小型食肉类动物的躯体等等。该现象进一步表明,大部分动物在死亡、被残食之后很快便遭到自然水动力搬运,混同泥沙进入沟内埋藏环境。

石沟E区冲沟内出土石制品

目前,石沟遗址已经发现五个文化层堆积,年代跨度在110万至160万年之间,是研究更新世早期环境变化,古人类适应生存策略的重要区域。该遗址动物化石丰富,且埋藏状况较好,化石表面痕迹清晰,而冲沟自然遗迹现象为化石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埋藏环境,这也为寻找更多与古人类自身相关的遗物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