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盆地吉家庄旧石器遗址2019年考古发掘

2022-02-18 10:27:53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蔚县盆地处于广义泥河湾盆地的南部偏东位置,为四面环山的山间断陷盆地。蔚县盆地东北部吉家庄和黄梅乡一带地貌属湖积台地,泥河湾层出露良好,其间蕴含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信息,是研究我国北方早期人类演化和行为模式的重要区域。2015-201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等在曾在盆地内的吉家庄一带进行两次系统考古发掘,获得丰富的早期人类活动信息。为进一步探明古人类的石器技术特点,2017年8至10月间,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下,裴树文主持对蔚县盆地吉家庄遗址群(前上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发掘分A、C和D三个地点进行。2018年8-10月间,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下(考执字2018第088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与河北师范大学牛东伟等,在蔚县博物馆的协助下,组织在盆地内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发掘分为吉家庄-B地点和吉家庄-E地点以及东沟遗址。2019年8-10月间,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下(考执字2019第161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在蔚县博物馆的协助下,在盆地内进行了第五次考古发掘,发掘分为吉家庄-E地点(继续2018年工作)、蔡家沟-A地点和蔡家沟-B地点。其中,吉家庄-E地点2019年发掘面积约50 m2,出土编号标本7件,其中石制品1件,动物化石6件;蔡家沟-A地点发掘面积约30 m2,出土编号标本878件,其中石制品344件,动物化石534件;蔡家沟-B地点发掘面积约20m2,出土编号标本202件(阶段性成果),其中石制品48件,动物化石154件。

蔡家沟地点和吉家庄-E地点整体地理位置

本年度发掘表明,吉家庄-E点均埋藏于泥河湾盆地湖相沉积内,与前上营遗址属于同一层位,通过区域地层对比和哺乳动物化石的特征判断,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蔡家沟-A和蔡家沟-B地点地层堆积情况与吉家庄遗址其他地点近似,其上皆为一层黄色马兰黄土,文化层位于上下两层灰-灰绿色黏土层之间。大量文化遗物出土于棕黄色致密粉砂层,该层局部夹粗砂条带,见波状层理和条带状棕黄色锈斑,局部区域可见炭屑。综合吉家庄区域内各遗址地层分布状况,推测蔡家沟-A地点和蔡家沟-B地点年代不晚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MIS5),地质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

吉家庄-E地层剖面

蔡家沟-A地点L8层遗物出土情况

上述三个地点均以地层对比为出发点,意在探明古人类在该区域的活动范围。初步调查和整理表明,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原料以硅质碳酸盐岩、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岩性以硅质白云岩、燧石、玄武岩、辉长岩、安山玄武岩和安山岩等居多,原料来源于盆地北侧约8km的玉皇山和南侧的小五台山。石制品类型包括备料、石核类、石片类、修理类和废片、碎屑等,整体石器文化面貌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与泥河湾盆地以往发现的旧石器文化相比,吉家庄遗址的石制品显示出进步的特点,例如具有了一定挑选原料运用于不同类型石制品生产的能力等方面。出土动物化石种类以偶蹄类、奇蹄类等大型食草类动物居多,除此之外,还包括食肉类、啮齿类动物等。骨骼化石大部分化石保存完好,其中出土较多完整的大型哺乳动物肩胛骨、盆骨、肢骨和食草动物的牙齿,部分化石较为破碎。另外部分完整盆骨、肩胛骨和牙齿与较丰富的石制品伴出,因此,吉家庄遗址在研究早期人类利用动物资源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另外食草动物完整高冠牙的保存,也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揭示当时与古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动物生态习性及其背后反应的遗址环境背景提供材料。结合地层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哺乳动物(尤其是食草类动物)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碳、氧同位素构建人类活动、技术策略与环境甚至是季节性气候波动之间的关系,为多角度、客观了解古人类文化面貌提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