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盆地西白马营遗址2016-2019田野汇报

2022-02-18 10:28:00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依据《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工作计划(2013-2017年度)》内容,2015年至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西白马营遗址及周边地区开展系统田野调查、试掘、发掘。上述工作成果使我们对西白马营遗址的分布范围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遗址性质、埋藏特征、和年代等关键问题更加明晰。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县西白马营村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曾于1985年对该遗址进行过发掘,2015年4月-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阳原县文管所对该遗址进行小规模试掘,2016-2019年对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共选择三处布方,均位于现代冲沟的边缘陡坎处。其中两处位于西白马营村,分别暂定为1号地点,2号地点,一处位于东白马营村东侧,暂定为3号地点,与1号、2号地点距离800米。

2016-2019年度发掘区示意图

本次发掘过程按照严格考古发掘规程,由上往下,由晚到早,逐层清理,对同一文化层按照水平层(5厘米)发掘,并按单位归放出土物,同时做好照相、绘图、标本提取、土样采集。本次发掘所有的水平层以及重要遗迹均使用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保留三维数据。

一、1号地点

1号地点即1985年发掘区,发掘目的是厘清当时发掘地层不清、文化遗物搜集不全的问题。顺延当时发掘探方向东布6×8米探方,第6层下即进入文化层,从早到晚有6层文化层堆积,文化层堆积较厚,包含遗物丰富。

二、2号地点

2号地点位于西白马营村南,南距桑干河约7公里,西距阳原县城约8公里,2015年试掘探方南侧5米处。探方发掘深度4米,划分地层13层。文化层距离地表1.7米,厚度2.1米,地层分8层,水平层40层。获取文化遗物2200余件,其中动物化石1000余件,石制品1200余件,另有鸵鸟蛋皮、碳粒等若干。

三、3号地点

3号地点位于东白马营村东南约50米处的冲沟断坎西部缓坡处,以西400米处为东白马营村水库。该区13水平层至15水平层间发现古人类生活面,该层面发现有两处用火遗迹、以及大型石板、砾石砍砸器,周边分布有大量动物化石和石制品。用火遗迹平面呈圆形,以红烧土为中心,分布于有大量灰烬和炭粒,厚度约8厘米,东西长30cm,40cm。

3号地点

四、小结

2016-2019年度工作对西白马营遗址的分布范围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遗址性质、埋藏特征、和年代等关键问题更加明晰。通过对剖面的地质特征分析,遗址并非埋藏于之前所判定的桑干河二级阶地,其形成过程应该与熊耳山(北山)流向桑干河的支流相关,因此其年代并不直接与二级阶地年代等同。遗址堆积虽为河湖相,但并未经过大的水流改造,应为原地埋藏。今年工作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几处古人类生活面,既有用火遗迹,也发现了肢解、处理动物资源的场所,大型砾石砍砸器更是泥河湾盆地的首次发现。上述发现对于我们探寻泥河湾盆地距今2-5万年人类生存模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未来工作计划

西白马营遗址2016-2019年度的考古工作,已获取丰富的考古材料,后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考古材料整理、多学科研究工作,最终完成发掘报告的编写、出版。田野工作仅针对报告编写开展有限的、小规模、以补充研究为目的的调查试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研究重点为泥河湾盆地5万年以来的史前遗址。近年来针对西白马营—虎头梁区域桑干河河流阶地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发现并试掘塔梁遗址,其年代约为距今1.9-1.7万年,具有较大工作潜力,预计2020年对该遗址进行正式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