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雄安新区东小里-白龙西南墓地考古发掘

2022-02-18 15:21:24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发掘单位: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容城县文物保管所、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工作缘起

2017年7月5日,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在容城县小里镇东小里村东和白龙村西南调查时发现多处墓葬,并分别定名为东小里墓群、白龙西南墓地, 鉴于二者位置相连、时代相近、内涵相似,故统一称作“东小里-白龙西南墓地”,合并编制考古工作计划上报国家文物局。2018年和2019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考古勘探发掘。

3.墓地概况

墓地位于雄安新区容城县小里镇东小里村东南800米,东距白龙村约550米,北距容小公路约200米。墓地分布面积约50万平方米。墓地地处太行山东麓的大清河水系冲积扇上,地形呈现冲积平原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4.既往考古工作

1、2017年7月5日,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开展雄安新区文物调查时发现该墓地,并分别定名为东小里墓群、白龙西南墓地。鉴于两处墓地位置接近、时代相近、形制相似,故统一命名为“东小里-白龙西南墓地”。

2、2018年10月-2019年1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勘探面积8万平方米,发现两汉时期砖墓90座,清代墓33座,汉代窑址1座。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清理两汉时期砖室墓40座,出土器物220余件。

5.2019年工作

5.1考古勘探

勘探面积20万平方米,采用孔距2×2米梅花孔,发现汉代、唐代、元代、明清时期各类遗迹244处,其中汉代砖室墓91座、灰坑16座、灰沟3条、窑3座、井1座、路2条、不明遗迹19处;唐代砖室墓1座;元代砖室墓22座;明清土坑墓86座。

5.2考古发掘

发掘面积1870平方米,发掘两汉时期砖室墓24座,出土各类器物141件和铜钱400余枚。

2019年考古发掘平面图

(1)墓葬形制

根据墓葬形制可分为:瓦葬墓1座(M64),花纹砖墓1座(M61),多室墓3座(M41、M43、M60),刀形墓19座(M42、M44、M45、M46、M47、M48、M49、M50、M51、M52、M53、M54、M55、M56、M57、M58、M59、M62、M63)。墓向以朝西向居多11座,朝北7座,朝南3座、朝东2座,各墓之间无打破关系,有明显的分组现象。墓葬均遭受不同程度破坏。

(2)出土器物

出土各类器物共计141余件和铜钱400余枚。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少量夹云母红陶和夹砂灰陶。陶质火候较低,胎质疏松,模制或轮制,器表多素面,其次为拍印网格纹和绳纹。器类以陶质明器为主,如釜、灯、圈厕、案、耳杯、灶、楼、仓及动物模型等。少量夹砂灰陶瓮、夹蚌红陶罐。铜钱均为五铢钱,朽蚀严重。墓砖多为双面素青砖,少量花纹砖。另外还有外绳纹里方格的板瓦和筒瓦。

(3)墓葬年代

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征分析,本年度发掘的24座墓葬时代为东汉中晚期,瓦葬墓可能早到西汉晚期。

6.初步认识

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分析,这批墓葬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晚期的一处平民墓地。各墓之间排列有序,无打破关系,2-3座为一组,有明显的分组现象,说明该墓地是埋葬不同家族的公共墓地。东小里-白龙西南墓地分布面积在、墓葬数量多,出土器物较为丰富,是雄安新区为数不多的大型汉代墓群之一,对研究该地区汉代平民的物质生活、埋葬风俗及两汉时期墓葬形制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