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北沧州献县小屯汉代墓葬、窑址考古发掘工作汇报

2022-02-18 15:21:20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9年8月-10月,为了配合献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设工作。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沧州市文物局、献县文物管理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电厂占地区域内前期考古勘探工作中发现的15座墓葬,9座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西汉中晚期土坑竖穴砖椁墓10座,东汉带墓道砖室墓、砖椁墓3座,唐代带墓道砖室墓葬2座。东汉时期窑址6座,其它时代3座。

发掘区全景

墓葬中,M6、M7是两座长方形土坑竖穴砖椁墓。南北向东西排列,男性在西,女性在东。推测是并穴合葬墓。随葬陶罐摆放在头部,口内含有汉代“五铢”铜钱。陶罐缺失口部,仅存颈部以下。泥质灰陶,腹部下饰交错绳纹,圜底或者小平底。时代初步推断为西汉中期。M9是一座土坑竖穴同穴合葬积陶片墓。整个墓葬堆积大量陶片和少量砖。两棺南北向东西排列,男性在西,女性在东。随葬有9个陶壶摆放在头部北部,泥质灰陶,平底。男性口中含有汉代“五铢”铜钱。女性头旁摆放有铜镜。时代初步推断为西汉晚期。M1、M3、M4是覆压于同一封土下的两座带墓道砖砌多室墓(M1、M4)和一座土坑竖穴砖椁墓(M3)。东西向南北排列。盗毁严重。在填土和墓底出土大量陶器残片,可辨器型有耳杯、陶案、陶圈、陶猪、灶、陶磨、陶俑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品的器物组合初步推断墓葬年代为东汉。

M1、M3、M4全景

6座东汉窑址分布集中,均为地下半倒焰式砖窑。保存较好。由操作间、火门、火膛、窑床、吸火孔、烟道(烟室)组成。吸火孔均为三个。火焰排出部分有烟室和烟道两种结构。Y6、Y7的窑床和窑壁均为青砖砌成,外部抹有草拌泥。其余窑仅在火膛和火门处用青砖砌筑。在窑床上发现有残砖和未完成烧制的砖坯,推断这些窑主要用于烧制砖。

M6、M7全景

此次发掘区域墓葬时代较为集中的是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时期墓葬分布不规律、等级不高。东汉开始出现较高等级墓葬。东汉窑址分布较为集中,四周未发现遗址和与窑相配套的其它设施,推测这6座陶窑是专门为周围献县汉墓群中编号M8、M9的墓葬烧制墓砖。从而为研究献县汉墓群M8、M9的时代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