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阳原泥河湾马梁遗址群(马梁10号地点)2020年考古收获

2022-03-01 09:43:28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0年5-12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马梁遗址(马梁10号地点),发掘面积50平方米,总发掘深度超过18米,发现4个文化层,发现石制品、动物化石共计1652件。石制品具有华北地区小石器工业的典型特征,依据已有的古地磁测年数据,时代在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早期。

马梁10号地点位置图

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文化遗存丰富,是东亚地区古人类遗存分布最密集、文化序列最完整的地区。盆地东端大田洼台地以早更新世古人类遗存分布集中而闻名于世,发现超过百万年的遗址40余处,对研究东亚地区早期人类的出现、演化与扩散等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中更新世是早期人类演化和扩散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直立人广泛迁徙和演化,人类体质特征较早更新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我国,此阶段不仅人类化石和遗物的数量显著增多,其分布范围也明显扩大,直立人加速演化并逐渐向早期智人过渡,古人类这种进步的技术与行为特征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以往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盆地东部大田洼台地早更新世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而有关中更新世古人类在该区域演化、技术发展序列、中西方技术比较、人类对遗址利用及其环境适应等学术问题,由于不受关注、材料少而多不受关注,形成人类遗存分布的空白区和空白阶段。

发掘区正视远景

马梁遗址为泥河湾盆地非常重要的一处中更新世早期遗址,位于大田洼乡东谷坨村北300米处,一道西北东南走向的梁上。198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调查发现,1992年小面积发掘,经研究,该遗址文化层处于古地磁BM界线(78万年)以下约1米的位置,绝对年代在距今79万年前后,是连接早更新世与中更新世古人类活动的重要环节。

2014年以来,为了解泥河湾盆地中更新世古人类遗存的分布、延续状况,建立早期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马梁及东侧的后沟一带开展区域系统调查,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20余处,遗址的文化遗物埋藏在马梁-后沟近30米高的剖面内,可初步分为9个层位。依据该区域已有的古地磁、光释光年代数据,最下部层位处于早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在90万年前后,最顶部时代在距今35万年前后,基本建立起区域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的文化序列,对阐述早期人类的连续演化具有重要价值。这些遗址集中分布于盆地东端马梁-后沟一带相邻的两道梁上,处于同一地层剖面,层位的早晚关系清晰,为地层对比和建立区域文化序列提供了条件,为我们解决泥河湾盆地中更新世古人类的演化、扩散、行为模式等问题提供了基础条件,是探讨中更新世人类技术与行为特征及其环境适应的理想地区。

第一、二、三文化层分布

本次发掘发现4个文化层,共发现文化遗物1652件。第一文化层动物化石104件、石制品172件,第二文化层石制品305件、动物化石81件,第三文化层石制品187件、动物化石190件,第四文化层318件、动物化石295件。

石制品就地取材,多为附近的白云岩、石英砂岩,少量燧石,优质原料较少;石制品类型主要为石核、石片、断块等,第二步加工修理的石器数量较少;总体观察,石制品属于小石器工业类型,但面貌比较粗糙。动物化石风化严重,可能经历了长时间的暴露;化石破碎严重,可辨别种属较少,目前观察主要为草原猛犸象、马、鹿、羊等。

草原猛犸象化石

文化遗物埋藏于BM界线及以下的部位,距今78万年前后,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早期。发掘获得了泥河湾盆地东部马梁剖面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中期完整地层剖面,获得清楚的地层序列;在剖面中下部BM界限周围以及下部确认4个古人类文化层,时代在早更新世末期至中更新世早期,填补了这一时间段古人类遗存的空白;发掘获得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为研究中更新世古人类文化面貌、石器技术与工业提供了基础资料;开展年代、环境综合研究,有助于认识了解早更新世末期以来华北地区环境的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