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四台遗址2020年发掘收获

2022-03-01 09:43:35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台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石井乡四台蒙古营村南,遗址由北往南分为四个片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是冀西北地区近年发现的一处面积较大的新石器遗址。为了深入研究遗址的文化内涵,揭示冀西北地区史前文明发展历程,2020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尚义县文博单位等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了尚义四台遗址发掘工作,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发现了房址、浅坑等遗迹,出土了陶、石、骨、贝等类遗物,确认这是一处新石器中期的聚落址。

四台遗址地貌(北-南)

四台遗址东北距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安固里淖8000米。平均海拔约1400米。遗址坐落于贾格生淖西侧丘岗东坡上,依山、傍水、朝阳,地势平缓。现为草场和林地。

自2014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尚义县文博单位,对雨水冲刷濒临破坏的几座房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物,研究认为四台遗址可能代表一个新的文化类型。为了摸清此类遗存的分布范围和数量,2020年5-8月,考古队对四台遗址周边区域进行了系统考古调查,发现新石器遗址40余处,采集陶器标本40余件,石器标本300余件。2020年9-11月考古队对四台遗址1区东部进行了系统考古发掘,发现了房址、浅坑等遗迹、出土了陶、石、骨、贝等类器物200余件。发掘期间,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西北大学、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分别开展了动物、植物、DNA、病理学、环境等采样研究工作。

四台遗址(本年度发现)以新石器遗存为主。

遗迹,本年度主要发掘房址6座、浅坑1座、室外灶2座,皆位于4层下,打破生土。房址为主要发现,面积多十余平方米,均为半地穴式,平面大多为圆角长方形或者方形,仅有1座为不规则形,室内居住面大多四周略高,中间略凹,中部有浅坑灶,柱洞分布于灶的周围。其中位于发掘区中部偏东的F2较特殊,居住面上放置10多具人骨,在靠近房子四壁处,分别放置三个陶罐和一件石铲、肩胛骨,三个陶罐分别位于房子近北、西、东壁处,陶罐口部皆朝向屋外,指向北、西、东三个方向,石铲位于靠近南壁处,下压动物的肩胛骨,人骨则摆在这些遗物的中间。葬式以屈指葬为多,仰身直肢仅有少量个体;头向多朝北,少南向;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有青年、壮年个体,也有老年个体。人骨附近还有一些穿孔的贝饰、磨制的一些小石锛、玛瑙珠、磨棒、磨盘等磨棒器物。总的来看,人骨摆放有序,且有规划,可能有二次葬的迹象。

出土陶罐

F4 出土磨盘、磨盘组合

遗物,主要有陶、石、骨、贝等类遗物200余件。陶器,均为夹砂陶、沙粒加粗,火候低。陶质疏松,陶色黑褐,器壁厚薄不均。可复原陶器4件,皆为弧腹小平底素面筒形罐,具有平包底特征;余为附加堆纹筒形罐残片、鱼鳞纹陶片、麻点纹陶片等。石器,多为磨制,主要出土磨盘、磨棒、石铲、穿孔饼形、箭杆整直器、石锄、石锛等;细石器主要有,锥状石核、石片、细石叶、刮削器等。骨质品主要有骨针、骨锥、石刃骨刀(匕)、肩胛骨等。还有一些穿孔贝饰、玛瑙珠、项饰等。

尚义四台遗址测年距今约7600年,文化面貌独特,内涵丰富。从发掘情况总的来看,遗迹以圆角方形、长方形半地穴房屋为主,房址内有柱洞、灶;陶器以素面深腹筒形罐、素面小罐、竖向附加堆纹筒形罐为主,出土的一件尖圜底筒形罐尤为特殊;石器以磨制为主,石磨盘、磨棒等加工类工具和石铲、石锄等翻土类工具占相当比重;出土的石刃骨刀(匕)、带孔的骨器也十分特殊;且发现了粟、黍和小麦族的遗存。其文化面貌已经呈现出和周边文化的差异,又表现出和周边文化的联系,这些对研究遗址的文化面貌有着重要意义。遗址发现了发达的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及陶器等文化遗物,又发现有房址、储藏室等遗存,不仅对全面了解新石器时代中期“四台人”的生活、生产方式、聚落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探讨该地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陶器传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遗址中出土的动、植物遗存(包括浮选采集标本),为复原“四台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生存环境,探讨农业及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地关系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四台人”遗骸的发现和研究,对于认识“四台人”的经济方式、食物结构、精神信仰及环境变化对人类自身发展演化产生的影响也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尚义四台遗址是继磁山、北福地文化之后、河北新石器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本年度的发现为深入探讨冀西北史前文化面貌、聚落结构、生业经济、人地关系、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等积累了新的实物资料,一些新发现也为本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注入了新文明的因素,为更深入讨论这种新文化及新文明的内涵、产生、发展和在更大范围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