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开元寺南遗址项目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2022-03-01 14:50:14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月26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我院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入围。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入围终评项目名单

(以时代早晚为序)

1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2 山西夏县师村遗址

3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

4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5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6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7 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8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9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10 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

11 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

12 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

13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14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15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16 西藏拉萨当雄墓地

17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18 河北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19 黑龙江阿城金上京遗址

20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正定开元寺南遗址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现址的南侧和西侧,是河北省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今叠压型城市遗址。自2015年以来共进行了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发掘面积3664平方米,各类遗迹现象326处,出土遗物7000余件。遗址文化堆积厚3—6米,囊括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叠压,存在三个遗存系统: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唐至明清民居建筑和街巷系统。历年考古发掘均围绕三个遗存系统有目的、有重点地展开工作,以开元寺南遗址为切入点,把探究正定古城的寺庙结构、城市平面形态、城市功能分区作为学术目标。经历了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明确了开元寺南遗址三个遗存系统的布局及其演变过程,对正定古城的整体格局亦有了深入认识。

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

经过六个年度的考古工作,发现了与开元寺寺庙建筑系统相关的遗迹有唐代池沼、北宋时期两座瓦窑、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和门前道路。综合历年考古收获,对开元寺轴线、朝向和南部边界的变化有了深入认识。

金元时期南门与现今开元寺中轴线重合,明确了自金至现代的轴线位置。唐代的钟楼与雁塔亦位于这条轴线之上,这表明开元寺轴线自唐以来一直未有变化。至于开元寺的朝向变化,目前尚不明晰,但考古发现为探讨开元寺的朝向提供了重要资料:唐代池沼的发现表明现今开元寺三门楼并非位于唐代原址,开元寺在这一阶段存在东向的可能;金代南门下未发现宋代南门痕迹,文献线索则显示宋代开元寺可能仍旧沿用唐代的门;目前仅能明确开元寺金代以来的朝向为南向。开元寺南部边界的变化则比较明确:唐代开元寺池沼范围在金元时期开元寺南墙之外,金元时期开元寺南墙在现今开元寺南墙之外(明清时期开元寺无南墙,范围与现在基本相同),可见开元寺的南界自唐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向北退缩的过程。

金元时期开元寺南门(F2)自南向北

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

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是开元寺南遗址最为重要的发现,经过几年的工作,明确了唐五代城墙防御系统可以分为两期。早期墙体建于唐初,废弃于唐中期,破坏严重且揭露面积有限,对于其规模布局均缺乏完整的认识,目前尚无法确定其性质。晚期墙体和夯土城台共同构成了晚唐五代时期的城墙防御系统,始建于晚唐时期,五代时期对城台进行了扩建和包砖,在北宋初期基本失去了防御功能,城墙在此后逐渐废弃,但城门部位依然沿用,上面建有大型建筑,至元代前后才彻底废弃。结合正定阳和楼考古发掘并参考历史文献,目前已经确定该城墙防御系统是正定晚唐五代时期的子城城墙,燕赵大街在晩唐时期就已经成为古城的中轴线。城墙防御系统的发现为正定古城千年建城史提供了实证。

晚唐五代时期城台(自南向北)

宋金至明清时期民居街巷系统

通过对民居街巷系统的持续工作,在开元寺南遗址发现了年代跨越晚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时期的房屋街巷遗存以及水井、灰坑、窖穴等与居民生活相关的遗迹现象,这其中除民居遗存外,还包括一部分手工业、商业遗存以及民间寺庙遗址,尤以金元时期最为丰富。这说明开元寺南侧区域不仅是古城内重要的人口密集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区。

民居街巷系统的分布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民居街巷系统有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唐初,遗址东侧有一条道路,也就是今天的燕赵南大街,遗址内有大面积的水井,说明遗址内为公共给水区,到了晚唐五代时期,街道左侧出现了子城城墙,燕赵大街成为古城的中轴线,一直延续到现在;为北宋时期的民居、商铺、作坊主要分布在城墙南侧,南临L4,西部主要是一处铜器制造作坊区,东部存在民间庙宇及民居;金元时期,城墙北开始出现大量民居、商铺,这一过程与开元寺南界的北缩是同时发生的,此时以L2、L4和燕赵大街为界,开元寺南遗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明清时期居民生活遗存发现较少,城市重心发生转移。第二,存在多处跨越多个时代的房址墙基和道路相重叠的情况,这表明了正定古城在格局上的廷续性。

北宋房址(F7)自东向西

遗物

开元寺南遗址历年考古发掘出土可复原文物7000余件,时代跨越北朝至明清,按照功用主要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宗教遗物、建筑构件几类。

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文物占据了出土文物的绝大多数,这些文物年代跨度大、种类齐全、材质多样,包含了古城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日用瓷器占大多数,主要产自河北本地的井陉窑、邢窑、定窑、磁州窑,基本囊括了这几个窑口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除日用瓷器,还发现包括陶、骨、铁、铜、玉等材质的工具、饰品、玩具、钱币等。

牡丹纹印花瓷盘 北宋

众多的宗教遗物年代跨越北朝到宋金元时期,分为宗教造像和供养用具两类。北朝到唐五代时期的宗教遗物包指造像残件和各种熏炉,其中的白石造像制作精美,规格较高。宋金元时期的宗教遗物种类多,有石质、陶质、瓷质造像以及各类供养用具。众多的宗教遗物显示出正定古城具有悠久的崇佛传统。

白釉刻划花镂孔盖三螭足熏炉 金代   

白釉镂孔蟠龙座熏炉 金代

发现的建筑构件主要属于唐、五代、宋金时期,包括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筒瓦(其中有青掍瓦)、板瓦、龙形建筑构件等。其中唐代的莲花纹瓦当和龙形建筑构件制作精美、体量大、规格高,应当用于唐代开元寺的大型建筑之上。其他小型建筑构件当与民居或商铺有关。

莲花纹瓦当 唐代

龙形建筑构件 唐代

正定古城在唐五代时期是河朔三镇之一,自唐至明清一直作为府、州治所所在。正定开元寺南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古今叠压型城市遗址。发掘确认遗址囊括了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七个历史时期连续的文化层叠压,揭示了晚唐五代时期城墙的建筑结构,确立了晚唐五代时期真定古城子城的存在,明晰了唐代开元寺南部边界以及宋金时期开元寺南部街巷、民居布局,阐释了唐至明清时期真定古城的发展脉络,为古今叠压型城市考古提供了范例。夜景亮化展示工程为公众考古活动拓展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