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7200多年前古人这样保存火种

2022-05-20 09:49:0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沈阳5月18日电(记者于也童、翟啸山)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在距今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又如何取火、保存火种?

“这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也是新乐人智慧的结晶。”17日,在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初国卿指着陈列柜中的一件陶制器具说。

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展出的“火簸箕”。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记者留意到,这个神似簸箕的陶器敞口、斜壁、小平底,口沿处装饰有“之”字形暗纹,造型古朴粗犷。“这就是当时的‘火种器’,考古学界也通俗地称它为‘火簸箕’。我们推测,7200多年前,人们就是使用它来保存、转移火种。”初国卿说。

据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业务室主任常乐介绍,新乐文化遗址是一处距今7200多年的村落遗址,这里的“火簸箕”大都是1973年第一次试掘和1980年第三次抢救性发掘时发现的,至今一共出土6件“火簸箕”,博物馆里展出3件。

“通过对遗址的发掘,考古学家发现遗址里的许多火塘旁边,都散落着这种簸箕状的‘火种器’,其宽大的器口利于火种的拨进和撮取,推测新乐人应该是将烧红的木炭、树枝慢慢撮进其中,让木炭在里面慢慢燃烧,这样就可以长时间保存火种。”常乐说。

在原始社会,人们不管是生火还是保存火种都很不方便。“火簸箕”的出现使人类可以长时间保存火种,并灵活用火取暖、照明、做饭。

“每当需要生火,新乐人就会使用‘火簸箕’,他们还会用‘火簸箕’将火种分散到需要的人家,转移火的过程精细且神圣。”初国卿说,“可以说,‘火簸箕’是人类文明中,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