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2600年柏人城遗址最新考古发掘:发现春秋晚期鬲足和唐代邢窑白瓷片

2022-12-27 22:0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新闻提示:最早遗物为春秋晚期鬲足,最晚遗物为唐代晚期邢窑“盈”字款白瓷碗底。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张会武 通讯员 陆倩

近日,伴随位于邢台隆尧县的柏人城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诸多出土文物为柏人城遗址历史兴衰再添新线索。这座在华北平原上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古城遗址,经数千年风雨侵袭后,虽车水马龙盛世景象难再,但矗立风中的古城墙依旧向我们倾诉着它昔日的辉煌与悲壮。

webwxgetmsgimg (1).jpg

兴衰有新证

这一次是这座遗址迎来的第三次发掘。

2022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人民大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邢台市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以及隆尧县文物保管所组成的考古队进驻河北省隆尧县,对柏人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历时4个月,收获颇丰。

记者了解到,本次发掘所得材料以两汉时期为主,发现的年代最早遗物为春秋晚期鬲足,年代最晚遗物为唐代晚期邢窑“盈”字款白瓷碗底。一方面,10余件春秋晚期鬲足的存在表明,柏人城区域在春秋晚期有人类在此活动。从目前的发掘资料看,很难与史料记载的晋文公始建柏人城相对应,而大量两汉时期遗迹及遗物的发现,又与汉代县城多在50万平方米以下的规格有明显出入。另一方面,唐代晚期邢窑“盈”字款白瓷碗底,年代晚于唐天宝元年,由此可见两汉之后柏人城原本的区位优势渐衰,区域中心逐渐转移,但城址并未完全废弃,至唐代晚期甚至更晚时期仍有人群居住、活动。

webwxgetmsgimg (3).jpg

千年柏人城

柏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城西12.5公里的双碑乡境内,今双碑乡亦城、城角二村周围。柏人城春秋晚期属晋;战国时期属赵国,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重要城市。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因水患而迁移。

柏人城城墙为夯土建筑,城址近方形,西北部为斜角,北城垣呈曲尺形,东北角向外突出。城墙全长8017米,平均厚度15.1米,最高处9.15米,城郭面积4.2平方公里。城墙夯土层为10厘米左右,每隔30-60厘米不等铺设一层横木,其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使用的钢筋(如今横木已腐朽,仅存方孔)。仅凭现存古城地表以上部分粗略估算,土方堆积就达110万立方米,在当时的生产力情况下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壮举。

webwxgetmsgimg (4).jpg

如今,柏人城的南城墙和西城墙保存较好,东城墙有部分破坏,北城墙破坏严重,主要原因是泜河洪水冲刷和人为平整土地破坏。同其他毁于战火的古城不同,柏人城由于遭受水患,因而原貌得到了较好保存。城址内的亦城、城角二村,自建村以来,未有大型动土建设工程,其余地区都是农田,所以地下文化层未经严重扰乱,这对后世了解古代城市有着特殊意义,更是研究我国北方城市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2013年柏人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webwxgetmsgimg (5).jpg

历经三次发掘

受河北省文物局的委托,2015年11月11日至2016年1月17日,陕西文物保护专修学院前后历时67天,对柏人城遗址进行了初步勘探,基本明确了该遗址的占地范围、壕沟、城墙、城门、阅兵台、城址内道路情况等。

webwxgetmsgimg (6).jpg

鉴于柏人城遗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的领导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邢台市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原邢台市文物管理处)于2016年对柏人城遗址开展首次发掘,发掘面积600平方米,共发掘灰坑23个、路1条、沟1条、窑1座、墓葬1座,出土可复原陶器、各类小件30件。

2018年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合作,对柏人城遗址开展第二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共发掘灰坑147个、灰沟4条、墓葬6座、房址2座、水井3个,出土陶、铜、铁和骨蚌器等标本2800余件。在对东城墙北段进行局部解剖时,于城墙旁发现长、宽约1.65m左右的人骨坑,坑内至少有几百具人骨,人骨均不完整、较为散乱,目前初步推测为建造城墙的祭祀性遗存,更多的信息正在鉴定、研究中。

2022年,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在柏人城遗址建立考古实习基地,对柏人城遗址的发掘做了长期规划,希望通过长期的考古工作,厘清柏人城的历史沿革、城内布局及功能分区等,为柏人城遗址的保护规划提供翔实的考古资料。

追寻足迹不曾歇息

据了解,此次发掘位置在双碑乡亦城村东南部,与2018年的发掘区相连接。

webwxgetmsgimg (7).jpg

本次发掘780平方米,在发掘区南部发现6处夯土遗迹,形制规整,应为建筑基址和当时的人类活动面,还发现了与夯土遗迹配套的水井、灰坑和窖穴。在发掘区北部,发现了密集分布的灰坑,还有水井、窖穴。以上发现反映出人类密集生活的场景,部分厘清了两汉至隋唐时期柏人城遗址的内涵、性质和年代。

数量较多的戳印和刻画文字陶片的发现,如“柏人”“柏人城”等明确了两汉时期的柏人城是一处等级较高的中心聚落。

通过本次发掘工作,柏人城遗址的文化面貌、发展序列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呈现,也初步明确了柏人城遗址在不同时期存在着布局分区,并指出遗址不同区域存在历史性的兴衰变化,对于研究河北平原南部地区先秦至两汉的聚落变化、生业状况、人类活动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webwxgetmsgimg (9).jpg

记者了解到,2023年考古发掘将有望继续,届时将发掘面积800平方米,以确定遗址夯土的范围与堆积情况,确定夯土的性质;了解城墙的走向与结构,继续探究城址的基本情况,深化对遗址变迁过程及文化内涵的认识。

webwxgetmsgimg (8).jpg

相关链接:柏人城名称由来

其一:柏人城周围多有以柏命名的村镇,且每年正月十六有烤柏灵火的传统,有学者认为柏人城名字的由来与古人对柏树品质的崇拜有关。

其二:与柏人侯李昙有关。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李昙为老子李耳的八世孙,字贵远,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因屡建奇功,被封为柏人侯,后入秦,官至御史大夫。在前几年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一些带有“柏人”字样的陶片,故柏人城名字的由来很可能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