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起步区2022年考古发掘项目容城东牛北庄遗址考古发掘

2023-03-03 17:29:00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东牛北庄遗址位于河北省容城县容城镇东牛北庄村东约260米处,东邻容小公路及东牛加油站,东南距白洋淀11公里。遗址平面略呈矩形,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12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西北角地理坐标:东经115.845835°,北纬 39.031048°,平均海拔0.3米。

当地群众称之为“阴顶子”。经调查走访得知,“阴顶子”原为村东唯一一处高地,高出地表1.5米左右,二十世纪70年代的“平整土地大会战”将此处整平,土方分别垫在西、北两处低洼地。现地表东高西低,较平坦,落差约0.17米,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

该遗址于1984年经过调查,采集到新石器、夏商、西周时期等遗物,并于198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确定为北庄遗址。2017年7月河北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后,并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探工作。2022年3月25日至29日,历时5天,我院联合洛阳文物勘探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勘探面积14000平方米。勘探共发现文化层堆积区1处,在遗存区内发现各类遗迹现象18处(座)。

2022年7-10月我院为配合雄安新区起步区建设,组建东牛北庄遗址考古队,同时上报国家文物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发掘证照号:考执字2022第1104 号。根据考古勘探数据,选择文化层堆积较为丰富南部区域进行布方发掘,发掘面积600平方米。以遗址丰富区西南角为基点,向北向东布设10×10米探方9个、探沟1条,方向0°。

本次考古发掘共发现形状各异的灰坑30余座、壕沟3条。发掘结果证实,东牛北庄遗址主要包含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和宋金时期。新石器时代遗存较为丰富,宋金时期遗存多被近现代破坏。新石器时代遗存属于北福地二期文化,总计发现各类文化遗存10余座,出土各类完整或可复原器物40余件。

新石器时代遗存出土遗物有石器、骨角器和陶器等,陶器为最多。陶器以泥质陶为主,次为夹砂陶。器表以素面为大宗,另有少量平行对接刻划纹、“之”字纹、刷抹细线纹、草沫纹、刻划曲线纹、指甲文、戳印窝纹等。泥质陶中常见红顶式陶器。器类以钵、釜和支脚最具典型性,其次有双耳壶、盆、罐等。

下面介绍较为丰富的新石器时代典型遗迹。

H8开口于②层下,打破生土层。开口形状呈不规则形,南北长4.2米,南北宽3.7米,直壁,局部有工具加工痕迹,痕迹长约20厘米。北部深1.74米,南部深0.67-1.0米。底部呈台阶状。坑内堆积可分为7层。出土遗物有陶支脚、红陶钵、夹砂红陶釜、盆等。

H15开口于 ②层下,打破生土层。形状近似椭圆形,东西宽2.5米,南北宽3.6米,自深1.4米,灰坑壁面微斜,壁上有坚硬的水锈痕迹,下口为不规则形状的圜底,底部高低不平,没有发现工具加工的痕迹。灰坑内堆积可分为3层。出土遗物有红陶钵、夹砂陶釜和大量陶支脚残块等。

本次考古工作发现的文化遗存主要为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群组以钵、釜、支脚为主,从特征分析与北福地二期文化和镇江营一期文化尤为相近,除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外,还包含着北方地区文化遗存的因素。对该遗址的考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丰富对雄安一带早期文化面貌和社会内涵的认识,以及更清晰地理解白洋淀区域传统文化的根脉,而且有助于揭示出文物考古视野下的有关历史文化遗产的独有价值,提升对雄安以及周边地区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利用水平。

(执笔:任涛)

远景

主要遗迹 H8

发掘探方航拍

主要遗迹 H15

遗物-陶钵

遗物-陶支脚和釜

遗物-石器

遗物-骨器等

工作照-遗迹清理

工作照-遗迹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