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暖泉饮涧沟旧石器遗址2022年发掘工作汇总

2023-03-03 17:29:00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暖泉饮涧沟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盆地内,蔚县盆地处广义泥河湾盆地的南部偏东位置,为四面环山的山间断陷盆地,其间蕴含丰富的早期-晚期人类活动遗存,是研究我国北方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和行为模式的重要区域。2022年7-10月间,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下(考执字2022第33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继续主持饮涧沟遗址本年度的发掘工作,主要配合单位包括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项目负责人为中科院古脊椎所裴树文研究员;参与发掘工作人员共11人,其中专业人员9人,技工2人。此次野外发掘工作持续近3个月,发掘面积约为50㎡,出土包括石制品和动物化石在内的文化遗物共计1444件,文化面貌总体属于北方石片石器技术体系,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饮涧沟遗址所在的暖泉一带位于蔚县盆地西部,地貌属湖积台地和壶流河阶地沉积,泥河湾层出露良好。该遗址发现于2019-2020年度的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工作中,2020年9月-11月,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下(考执字2020第112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员带领团队对该遗址进行了首次主动发掘工作,不仅收获了一批重要的文化遗存,而且对于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地层沉积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2020年度的发掘工作表明,饮涧沟遗址文化层埋藏于泥河湾河湖相细砂和粉砂层内,文化层出露丰富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是研究早期人类在该区域生存活动的代表性遗址。

2022年度的发掘工作是在2020年发掘区域的基础上进行的扩方发掘,采用旧石器考古通行的发掘方法对该遗址重点堆积区域进行系统发掘,全面获取早期人类在该遗址留下的文化遗物。在发掘过程中同步采集年代和环境分析样品(用于孢粉、磁化率、生物标志物、26Al/10Be测年等分析工作),为复原古人类生存年代和环境背景打下基础。

2022年度文化层共发掘20个水平层,每一水平层厚度主要为10cm,部分遗物较密集层位,发掘厚度为5cm。出土编号标本总计1444件,其中石制品484件,骨骼910件,牙齿化石50件。2020年-2022年饮涧沟遗址共计出土编号标本3403件,其中石制品1310件,骨骼1964件,牙齿化石129件。大量文化遗物出土于棕红色致密粉砂-黏土层,该层见波状层理和条带状棕黄色锈斑,局部区域可见炭屑。石制品原料多样,包括燧石、硅质白云岩、石英和玄武岩等;石制品类型包括备料、石核类、石片类、修理类和废片、碎屑等,石器文化面貌整体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土动物化石种类以偶蹄类、奇蹄类等大型食草类动物居多,骨骼保存较为破碎,风化磨蚀程度高,很多骨骼标本呈粉末状保存,但经过动物考古学的初步鉴定,在部分骨骼上发现了早期人类切割和砍砸动物骨骼以获取肉类资源的初步证据。依据地层信息(泥河湾层)及石制品技术初步分析推断,该遗址地质年代大致为中更新世,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饮涧沟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早期人类活动遗存的范围(泥河湾层),获取了丰富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系统采集了测年样品和环境测试样品,在重建遗址及区域古环境、研究中更新世期间人类石器技术发展、动物资源利用以及探索人类行为适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执笔:裴树文)

图1 饮涧沟遗址整体地理位置(由南至北)

图2 饮涧沟遗址俯瞰图

图3 饮涧沟遗址地层剖面

图4 饮涧沟遗址22L9层遗物分布航拍图

图5 民工师傅在饮涧沟遗址工作

图6 工作场景

图7 绘制地层剖面图

图8 饮涧沟遗址采集的环境样品

图9 饮涧沟遗址22L6层遗物出土情况

图10 饮涧沟遗物22L7层遗物出土情况

图11 具有砍砸疤痕的动物骨骼化石

图12 具有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化石

图13 部分石制品

图14 部分石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