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布六大遗址考古新发现

2023-03-24 19:30:00  来源:新华网

24日,内蒙古2022年重要考古新发现发布会在呼和浩特举行,会上发布了六大遗址的考古新发现。这些考古成果为探寻北疆文明、实证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依据。

其中,赤峰市松山区彩陶坡遗址,发掘勘探面积约3万平方米,确定其遗址在距今5800年前后;清水河县后城咀石城,发掘中明确了该石城是目前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石城;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群的发现,填补了内蒙古草原地区匈奴遗存分布的空白;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坝顶遗址,经过连续四年的考古发掘,进一步明确了遗址主体遗迹的性质,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祭天遗存的空白;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遗址,南部建筑基址三次营建均为南向大型殿址,是都城内地位显赫的皇家建置;通辽开鲁县恒源牧场辽墓,发现了3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出土遗物丰富,为研究唐朝对契丹的经济文化影响及契丹建国后的文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厅长秦艳表示,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为代表的考古人,用手铲在北疆大地探寻文明基因、廓清历史迷雾,考古成果不断填补着文字的缺憾、补齐着历史链条上的缺环,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作出了内蒙古贡献。作为黄河文明和西辽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内蒙古将不断提升文物考古的影响力。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长孙金松说,内蒙古地区文物古迹众多、地下埋藏文物丰富,文化积淀深厚,考古工作在紧密围绕基本建设开展抢救性考古、保障经济建设有序开展、守护文明家园的同时,积极开展以科学研究为目的的主动性考古研究工作。

2022年,内蒙古在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价值阐释、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现零的突破,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获批挂牌;文物保护专项立法取得重要进展,《内蒙古自治区革命文物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累计完成400余项考古调查、勘探、发掘项目和62个园区(118个区块)的文物保护区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