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系列公共考古活动

2024-06-09 22:03:27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4年6月8日为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聚焦该主题,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雄安新区南阳遗址、正定公共考古中心、武安赵窑遗址开展了系列公共考古活动。

雄安新区南阳遗址

2024年4月,《雄安:脚下八千年》专题片在人民网播出,引起广泛关注。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建设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文物局有关通知要求,推进考古成果阐释和宣传,讲好历史文化遗存背后的“雄安故事”,6月7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中共容城县委宣传部,共同举办“雄安:脚下八千年”2024年文物和自然遗产日公共考古活动。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活动邀请了容城县启泰学校优秀师生代表、容城文保所、容城融媒体中心、容城三贤文化研究会、容城作协、容城摄协、容城书协、美协等代表参加,河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对这次活动进行了线上宣传和直播。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负责人雷建红主持了启动仪式,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副局长党建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先后致辞。启动仪式上,启泰学校师生带来了专为本次公共考古活动创作的配乐诗朗诵《雄安,倾听历史的回声》。

活动启动仪式照

党建伟同志致辞

张文瑞院长致辞

配乐诗朗诵照片

在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与会领导与师生代表一同观看了雄安考古纪实片《雄安:脚下八千年》,听取了公共考古中心六大考古系列研学课程汇报,参观文物陈列库房,体验陶器修复与古法瓦当拓印。

文物陈列室内,参加活动的观众与考古工作人员积极互动,工作人员深入浅出地为观众讲解文物背后的发掘故事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极大地激发了现场参与者的学习热情。

考古工作者文物陈列室向师生们讲解出土文物

文物修复室与活动室内,在研学课程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启泰学校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了陶器修复与瓦当拓印,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表示参加本次活动他们学到很多关于文物保护的知识,也明白了博物馆里每一件精美的文物背后都经历过断裂残损和“惊心动魄”的修复工作。今后,他们将加倍努力学习,将来为雄安新区这座千年之城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验古法瓦当拓印

考古体验活动临近尾声,容城县委宣传部陈丽部长跟孩子们交流此次公共考古活动的心得与体会。活动最后,与会领导与南阳遗址考古工作者跟孩子们合影留念,并祝贺他们圆满完成考古第一课。

合影照片

此次公共考古活动采取科普宣教、现场体验与线上播报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启示大家思考考古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热情;本次活动还全方位向社会公众展示宣传雄安新区文化遗产保护及考古成果,推进了考古成果的阐释与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文物的活化利用和社会教育功能,讲述了文物背后的“雄安故事”,充分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次活动得到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中共容城县委宣传部、容城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正定公共考古中心

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正定博物馆、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共同举办了“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走进正定开元寺南遗址”公共考古活动。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定考古工作站负责人陈伟主持了启动仪式。正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素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黄信先后发表致辞,为公共考古如何在正定古城保护、文旅融合、文化强县发挥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明确了下一步工作具体的方向和方法。

正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素刚致辞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黄信致辞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中心于2023年8月24日,“正定古城保护日”当天在正定博物馆正式挂牌成立。公共考古中心成立后,在如何进一步推进公共考古工作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最终确定了以专业的考古研学课程为核心,从实地探访遗址、考古职业体验、文物保护修复等不同层面上研发设计了一系列考古研学课程。如:考古发掘体验、陶器修复体验、青铜器拓印、中国传统壁画临摹等。启动仪式上,公共考古中心六大系列考古研学课程正式向公众发布。

六大系列考古研学课程正式发布

启动仪式结束后,受邀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来到了公共考古中心教室,体验古法瓦当拓印,墨色晕染,瓦当的纹饰渐渐清晰,文明之光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柔和的闪耀。

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刘卫娜跟孩子一起体验瓦当拓印课程

启动仪式结束后,正定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正定县博物馆的领导们在河北省考古研究院正定考古工作站负责人陈伟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正定博物馆的遗址拾零展厅,并在公共考古中心教室对公共考古中心的考古研学课程进行了详细深入地了解。

参观正定博物馆遗址拾零展厅

考察公共考古中心考古研学课程

拓印完成后,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在中心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开元寺南遗址。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实地探访一个真实的考古遗址。随着老师的讲解,孩子们对开元寺南遗址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纷纷表示,长大了要报考考古专业,做一名了不起的考古人。

参观正定开元寺南遗址

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知道了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

武安赵窑遗址

端午假日首日,来自邯郸市博物馆小志愿者讲解团队的小朋友和社会各界群众七十余人,齐聚武安赵窑遗址,看文物展览、听考古讲座、分享考古故事、沉浸式体验考古发掘,近距离感知跨越千年的文物,享受一场文化盛宴,开启一段与考古学者同行的梦幻旅程。

为迎接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公众感知考古魅力,激发公众文物保护意识,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为主题,6月8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了武安赵窑遗址公共考古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和青少年走进考古工地,亲临考古发掘现场,聆听考古知识讲座,亲手体验考古工作,深切感受考古的探索未知的独特魅力。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拥军,武安市政府党组成员武建生、武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高记斌等出席公共考古活动启动仪式并参加相关活动。

公共考古活动启动仪式

在赵窑遗址出土文物展厅,人们认真聆听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孙少轻的讲解,在展台前,长久驻足不前,仔细观摩出土文物,由衷地赞叹邯郸古代先民们高超的技术工艺和智慧,深切感受到赵窑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观文物展厅

在考古发掘现场的“考古体验区”,小朋友们戴草帽,持手铲,认真地学习“刮面”的技术要领,观察土质土色,为土里发现的“蛛丝马迹”惊喜不已,做得有模有样,宛然成了一个个“小考古家”。

考古工地参观

体验“刮面”

在赵窑遗址考古工作站会议室,一场“炊爨天地——炊具所见邯郸与周邻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的主题讲座正在进行,主讲老师从大家生活必不可缺、最为熟悉的炊器入手,介绍了距今8000年到4000年间邯郸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炊器的不断发展演变,让小朋友们了解了邯郸史前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也体味到了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广泛性。

考古知识讲座

讲座结束后孩子们成为主角,开启了“续讲文物故事,漫话考古未来”为主题的分享会,大家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分享。小朋友们有的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文物、有的讲述了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有的表达了自己在参观文化遗产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家长们在孩子的鼓励下也积极分享,或是表示对展厅陈列文物的认识,或是分享家乡的文物典故。时光匆匆,半日已过,很多人意犹未尽,都期待下次再来赵窑。

续讲文物故事,漫话考古未来为主题的分享会

武安赵窑遗址于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持续开展考古工作,在文化谱系、聚落考古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发现,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北省六大考古新发现”。2024年5月,赵窑遗址考古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开启赵窑遗址考古发掘研究的新篇章。此次活动是赵窑遗址首次开展的公共考古活动与开放日,取得良好效果,今后将定期举行考古开放日活动和游学活动,吸引更多的公众和青少年走进考古现场,了解考古工作,培育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