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蔚县李家庄古家疃墓葬考古工作

2024-07-18 18:36:32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一、基本情况

河北省蔚县李家庄古家疃墓葬2023年度考古项目位于河北省蔚县杨庄窠乡李家庄村南约300米处。本年度考古项目属于主动性考古项目,2023年2月经国家文物局审批同意(发掘证照编号:考执字(2023)第61号),批准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蔚县博物馆。

2023年4月开始进行前期准备整理工作;7月正式开始发掘工作;11月结束发掘并通过验收;11-12月进行资料整理工作。

二、地理特征及既往工作。

(一)地理特征

该墓葬群主体位于壶流河北岸二级阶地上,分布面积120余万平方米,调查勘探已发现墓葬超300座。阶地北高南低,阶地面高敞平坦,周边受流水作用形成多条沟壑,东南方向隔壶流河与代王城遗址相望,与其直线距离约3公里。

(二)既往工作

1、2020年底-2021年4月,蔚县文物事业管理所进行勘探工作,勘探约12.5万平方米,发现古墓葬77座。

2021年5月-2022年11月,勘探近25万平方米,发现墓葬200余座。

2、2021-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蔚县文物事业管理所(蔚县博物馆),对部分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墓葬23座,初步判定该墓群主体年代属于战国早、中期。

3.工作收获

本年度共发掘遗迹45处,其中战国时期墓葬37座、殉马坑3座,另有汉代墓葬3座,唐代墓葬2座。出土各类文物共计约400件,其中陶器230余件,瓷器2件,玉石器47件(组),骨蚌器47件(组),青铜器61件(组),铁器3件,铅器3件,琉璃器1件。

三、战国遗存

(一)墓葬

本期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根据墓葬尺寸与随葬品分析,可分为大、中、小三类。

大型墓葬

大型墓葬7座,面积一般在12㎡以上,长宽比在1.2-1.4之间,墓葬普遍较深,多在9米以上,最深可达13.5米,多为东西向,普遍被盗。葬具为一棺一椁或两棺一椁。随葬品数量较多,陶器位于棺外椁内,以鼎、豆、壶、盘、匜等仿铜陶礼器为主。棺内可见青铜器、玉器等,首次发现布币,首次发现带铭文管銎戈。普遍有石圭,棺外四角见有蚌饰。

中型墓葬

中型墓葬10座,面积多在6-12㎡,长宽比在1.3-1.7之间,深7-10米,多为东西向,部分被盗。葬具一棺一椁者居多。随葬品数量相对较少,陶器种类、数量均不及大型墓葬。棺内可见青铜带钩、青铜环等,玉器数量较少,见有石圭。

小型墓葬

小型墓葬20座,面积不超过6㎡,长宽比在1.6-2.5之间,深度不一,多在6米以上,以东西向为主,普遍完整。葬具一棺一椁或单棺。随葬品数量少或无。以陶器为主,可见豆、罐、壶等器型,偶见三足罐、双耳罐、三足双耳罐、鬲等类型,风格多样。

(二)殉马坑

殉马坑3座:1号殉马坑内2匹马;2号殉马坑内2匹马、1只狗,狗颈部见一铜环,西北角被唐代墓葬打破;3号殉马坑内4匹马。

四、汉代遗存

此外,本年度发掘汉代墓葬3座。均为东西向小型墓,埋藏较浅,随葬品较为单一,陶罐、铜钱单出或伴出,出土有“半两”、“五铢”钱。

五、唐代遗存

本年度发现唐代墓葬2座。其中1座为阶梯式墓道砖室墓,1座为土坑竖穴墓,均为南北向。砖室墓应为二人合葬,被盗扰严重,仅剩器盖、器座等器物。土坑竖穴墓为三人合葬墓,发现“开元通宝”钱、陶罐、瓷钵、铜镜等器物。

六、学术价值和意义

战国时期带铭文青铜器与殉马坑均属蔚县境内首次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文字为探究墓主人来源、身份、族属提供了重要证据;殉马坑首次实证了文献史料中关于“代马”的记载,为研究战国早中期中原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本年度工作的开展,对进一步加深该墓群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收获了一批十分重要的战国时期墓葬资料,对研究本地区战国时期丧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本地区人群来源、分布、族属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该地区战国时期社会面貌、文化特征、风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是深入研究北方地区华夏化进程、“代文化”源流、燕赵代国边界、代与燕赵关系等问题的一把重要锁钥。(执笔:丁伯涛)

发掘区远景

2号殉马坑

M35玉璧

M65陶壶

M44铜戈

M40铜镞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