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邯郸赵王城遗址考古工作

2024-07-19 20:09:15  来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赵邯郸故城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遗址,全城包括赵王城和大北城两个部分。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王城遗址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位于邯郸市区西南部,是赵邯郸故城遗址的宫城部分,由西城、东城和北城3座相连的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北城绝大部分已经被邯郸钢厂所占据,西城和东城保存基本完好,现为农田和果园。总占地面积约536万平方米。西城平面呈方形,基本为正方向,占地面积约197万平方米。东城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占地面积约131万平方米。北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较长,东西略窄,占地面积约212万平方米。

进入21世纪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赵王城考古队,对赵王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和测绘,同时对城垣进行了解剖发掘。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2004年,发掘东城东城垣地下部分,在城垣内侧发现陶制排水槽道等遗迹。

2005年,发掘解剖西城南城垣,发现城壕、城垣内侧防雨铺瓦及小型墓葬等遗迹。

2007-2008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对赵王城西南1500米处的郑家岗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发现了南城垣的外围壕沟系统。

2010年,在邯长铁路扩建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对北城西垣的地下部分进行了解剖发掘。

2013—2016年,主要进行了三项考古工作:其一,对赵王城西城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并对西南部地域进行了重点勘探;其二,对西城4号城门进行了清理发掘,发现了带有双阙结构的城门;其三,对西城3号夯土台建筑基址外围地区进行了考古发掘,搞清了周边建筑遗存的性质及形式。

2019年,对西城中部宫殿群建筑基址的西侧外围的地下夯土基址进行了发掘,初步了解了地夯1、6号遗迹局部构筑情况。

此次考古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求全面了解赵王城布局结构及各项遗迹的功能,最大程度复原王城的城市功用与原貌,为研究战国都城制度及赵邯郸故城的总体保护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依据,为研究赵国文化和中国古代都城建造史提供新资料,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本年度考古工作,为“邯郸赵王城遗址2023年-2025年考古工作计划”中一部分。发掘区位于西城中部宫殿建筑群西侧的地夯1号基址东北角,发掘面积500平方米。于2023年3月开始发掘至11月结束,2023年11月30日通过了河北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共布设探方(沟)7个,共发现战国时期遗存12个,分别为夯1-7、L1、L2、散水、G3、基槽,可分为三期工程。未出土完整器和可复原器,出土陶(瓦)残片标本106件。

主要价值及学术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1、这次对2019年解剖发现的沟渠遗迹进行了普探,进一步搞清了两条沟渠的形制和规模,对其功能有了初步了解。G1和G2大部分形制较规整,应属于人工开凿或经人工修整过的沟渠,是赵王城西城西部主要的排水系统之一。G1南部和环绕地夯6号的G2构成了较为完善的沟渠单元,属于宫殿建筑群西南部重要的储水、排涝设施。

此次发现的G3位于地夯1号基址东侧,是改建后遗迹,形制规整,属于人工开凿的沟渠,推测其功能可能与建筑基址外侧排水系统有关,为首次发现。为进一步了解赵王城内水设施系统的布局及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2、地夯1号建筑基址是1970年代勘探发现的重要遗迹。此次试掘所发现的建筑元素有台基础、路面、排水沟渠、散水等,可分三次建造过程,历史演进轨迹明确,基本搞清了中部东北角的结构及构筑形式,彰显“赵人”对建筑的扩增改造能力。为下一步对地夯1号建筑基址的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线索。(执笔:任涛)

发掘区航拍

挡墙西部夯土(南向北)

出土遗物1

出土遗物2

勘探遗迹测绘

沟渠遗迹钻探

遗迹清理

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