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1—25日,“泥河湾科学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张家口市阳原县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顺利举办。
泥河湾盆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家口市,1924年,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G. B. Barbour)前来考察并发表了关于泥河湾层的简要描述,正式命名了泥河湾第一个科学名词——泥河湾层,标志着泥河湾科学研究的开始。自此,100年来,数辈中外地质、考古学者络绎不绝,开展了持续不断的科研探索,泥河湾盆地科学成果显著,发现旧石器遗址380余处,时代自近180万年至1万年间,基本构建起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是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文化序列最完整的地区,日渐成为东亚地区地质学、古生物学、古环境、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关键地区,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
2024年迎来泥河湾层命名100周年,为纪念这段历程,展望未来科研发展,召开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河北省泥河湾文化研究会、阳原县泥河湾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承办,来自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德国以及国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近100名领导专家代表出席会议。
8月21日上午的开幕式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文瑞院长主持,阳原县委、张家口市政府、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北省文物局的领导专家先后致辞。主题报告环节,谢飞研究员回顾了泥河湾百年考古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收获;Robin Dennell教授总结了20年来泥河湾盆地的重要发现,并对未来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指明了方向;高星研究员阐述了泥河湾盆地构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总结了学术价值与意义,并指出未来的学术问题;邓成龙研究员提出了“泥河湾层”的科学含义,并总结了100年来在地质学上取得的学术进展。
8月22-23日会议报告期间,18位学者报告了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最新的考古新发现、研究新进展,以及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过程中与环境互动的研究新认识。会间,代表们考察泥河湾村教堂、泥河湾遗址群、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发掘的板井子、新庙庄、于家沟遗址以及坝上地区尚义四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会议总结了泥河湾盆地过去100年来的科研成就,百年艰程,筚路蓝缕,青灯黄卷,硕果累累!发现东北亚最早人类出现的确切证据,发现早期智人演化阶段的丰富古人类化石,揭露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连续剖面和遗存,揭露了180万年至1万年,甚至几千年间人类演化的连续遗存,是非洲、以色列等地以外人类演化序列最完整的区域,是“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重要证据,是探索东亚地区人类起源、演化的经典地区。站在百年的时间节点,学者们勾画未来蓝图:持续推进“泥河湾东方人类探源工程”,填补更多阶段古人类文化遗存的空白;更加重视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推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古人类演化序列;做好遗产价值的阐释与科普工作,打造国际古人类研究基地,持续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力。
泥河湾是一座学术宝库,百年探索,掀开了浩瀚一角!憧憬未来一百年,学者们信心满满,奋勇前行!
与会代表合影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专家代表发言
代表们考察泥河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代表们考察新庙庄遗址
代表们考察泥河湾遗址群——石沟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