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河北省对口援藏30周年,为落实河北省委倪岳峰书记9月4日在河北·西藏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化两地文旅合作,应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文化和旅游局邀请,9月8日至16日,我院派遣专家组,由黄信副院长带队奔赴阿里地区进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指导工作,并开展重点文物遗存调研。
阿里地区文化与旅游局举行欢迎仪式
阿里地区古称“羊同”“纳里”“俄力思”,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北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临那曲市,东南依日喀则市,西南和西部与尼泊尔、印度为界,总面积33.717万平方千米。阿里地区原是象雄部落的活动区域,4至5世纪建立象雄王国;后成为吐蕃属地;11世纪建立古格王国;元至元二年(1265年),古格王国归属元朝;清代设“维阿里噶本”,管辖原古格王国辖境;1960年设阿里专区,1970年改称阿里地区。阿里地区拥有丰富且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珍贵文物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秋九月,内地暑气未尽,阿里地区已是一派秋风肃杀、雨雪已至的初冬景象。短短5天的考察行程,一行五人,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马不停蹄,先后在噶尔、普兰、札达、改则四个县开展调研工作,行程约2500公里,共调查遗存点10处,分别为噶尔县热拉墓地、康玛尔遗址、泽蚌遗址、江久萨甲洞穴遗址;普兰县藏拉索达帝吾革命遗址、卡庆塘嘎马灵石构群遗址;札达县托林寺遗址、古格王国遗址、皮央东嘎遗址;改则县萨蒂墓地。噶尔县泽蚌遗址与普兰县卡庆塘嘎马灵石构群遗址皆为规模庞大的石圈建筑群聚落,具有生活区、祭祀区、墓葬区等完整功能分区,其中后者的遗存分布面积约160万平方米,令人震撼,时代应为西藏早期金属时代(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600年)。阿里地区早期墓葬地表多有圆形或长方形石块铺地,边缘有石柱矗立,充满浓郁的原始宗教神秘感。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遗址、皮央东嘎遗址均保存有精美绝伦的藏传佛教壁画,绽放出佛教艺术的独特光彩。专家组在调研过程中与各县文物普查队员深入交流,在文物点命名、文字描述、照相、测绘、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要求。调研开始前,专家组还前往新近落成一年的阿里博物馆参观学习。
专家组考察康玛尔遗址
调研古格王国遗址
考察改则县萨蒂墓地
指导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
参观阿里博物馆
阿里地区幅员辽阔,五天的调研虽是短暂的,但仍然有重要收获,通过初步了解阿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以及独特的历史与文物遗存的情况,为下一步河北与西藏在文物、考古、旅游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拉开了冀藏文旅合作的序幕。参加此次调研活动的专家组成员有副院长黄信、商周考古部主任魏曙光、鹿泉文物整理和展示中心主任刘连强、文物保护综合规划部主任杨丙君、办公室副主任程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