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全国三大岩画体系之一——北方岩画的代表。截至目前,宁夏共发现贺兰山岩画2万多幅。下一步,将邀请宁夏岩画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对新发现的岩画开展断代、保护等相关研究工作。
2022-03-04 17:40:00
2月28日至3月2日,受新疆文化和旅游厅新疆文物局委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派考古人员前往库尔勒市,同巴州文博院、库尔勒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员对该地点进行了现场调查,对已破坏、暴露出的遗迹进行了简单清理。考古人员在清理现场已被破坏暴露出的遗迹时,发现有木柱、芦苇的残朽痕迹,人骨及陶、铁器等遗物位于木柱,芦苇构成的空间内,初步判断为带棚架结构的墓葬,该地点为一处古代墓地。墓葬形制、出土遗物与库尔勒市上户乡墓地、轮台县群巴克墓地相似,均属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史前时期察吾乎沟口文化的范畴,年代大致在战国中晚期。
2022-03-03 06:40:00
这是时隔十几年后,我国再次展开大型水下考古行动打捞木质古沉船并展开相关文物保护工作。据悉,上海将采用前所未有的创新方案——“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打捞技术”来打捞这艘木质古帆船。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即将施行,“长江口二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也是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同步实施的考古和文物保护项目,它标志着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中国技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2022-03-02 17:45:00
据史料记载,稷下学宫始建于公元前374年,因位于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存续达150余年。史料记载,稷下学宫始于齐桓公田午,碳十四测定和文献记载的时间吻合。同时,稷下学宫规模宏大,“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现场所发掘的遗址规模也与此吻合。
2022-03-01 17:45:00
国字山墓葬椁盖板及覆盖物国字山墓葬椁室复原图椁室东西长约13.5米,南北宽约11.4米,高约2米。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越国与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对于研究越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2022-02-11 16:11:39
2021年11月,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发现一处距今4000年前朱开沟文化遗址,清理发现了房址和墓葬等多种文化遗物。这些新发现为探讨朱开沟文化内涵增添了新材料。
2022-02-11 16:10:12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6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镇城村发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出土大量石器、兽骨、陶片等,这对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五边形房址南部发现有一圆形灶坑,直径约1米,深0.5米,该遗址出土器物主要有彩陶罐、红陶钵、灰陶碗、灰陶罐、白陶器座、陶环、陶纺轮、石刀、石斧等。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该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镇城村西南900米处,遗址内共发掘仰韶时期灰坑98座,窑11座,房址2座以及明清墓葬6座,出土大量陶片以及石器、骨器、兽骨等。
2021-12-20 09:45:47
近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黄骅市文物部门在大左庄制盐遗址发现计量称重用的唐代铜环权、石环权各一枚,为验证、补充唐代盐政史料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
2021-12-13 09:40:00
近期,山西省高平市有关部门接到泽州中学教师和民间古建爱好者的通报,称该市神农镇中村圆融寺尚存金代木构建筑,并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建筑教研室予以学术鉴定。
2021-12-20 09:41:22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以网络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会上通报了我省张家口市崇礼区邓槽沟梁遗址等国内5项重要考古成果。
2021-12-02 14:05:00
图一渡头三星赶月M1、M2图二探方发掘解剖M1封土堆(二)出土遗物共47件(组),器类有陶器、铜器、银器、串饰等。图三三星赶月M2出土器物图四三星赶月M1出土陶罐图五三星赶月M1出土陶罐图六三星赶月M1出土铜镜及铜钱图七三星赶月M2出土陶仓图八三星赶月M2出土陶器盖图九三星赶月M2出土陶灶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推测M1和M2均为东汉时期墓葬。二、晋代墓葬(一)墓葬形制1座,编号为周家坪M1,为斜坡墓道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由墓道、封门、前室、后室组成(图一〇)。
2021-12-09 09:4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2021-12-03 14:05:00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会上通报了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甘肃庆阳南佐遗址、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
2021-12-01 17:32:16
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时一年策划制作的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自11月20日开播以来,受到各界关注。
2021-12-01 16:21:38
12月1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线上召开,通报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甘肃庆阳南佐遗址、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成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2021-12-01 16:07:59
近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出土了铜觥和铜壶两件商代青铜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盛伟介绍,湖南地区曾出土过数量较多的商周青铜器,其中有很大一批发现于江边或江旁的山坡和山顶上,且多以单件或成套的形式出自坑中。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对铜器出土地点进行调查和勘探,暂未发现商周时期的文化层或其他遗存现象。
2021-11-30 23:35:00
近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出土了铜觥和铜壶两件商代青铜器。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对铜器出土地点进行调查和勘探,暂未发现商周时期的文化层或其他遗存现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盛伟介绍,湖南地区曾出土过数量较多的商周青铜器,其中有很大一批发现于江边或江旁的山坡和山顶上,且多以单件或成套的形式出自坑中。
2021-11-29 23:40:00
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防止沉船遇空气氧化腐烂,他们正在对沉船进行脱盐、脱碱、脱杂质处理,除去沉船木材中各类易氧化物质。目前,文物发掘和沉船保护工作仍在进行中。记者从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当地文物部门近日在南川楼建设工地文物巡查中发现疑似古代沉船,相关文物专家推断为宋金时期沉船。
2021-11-29 09:27:39
出土象牙铲的遗址位于山东临沂沂水,是2020年7月发现的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旷野遗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李罡24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典型骨器在中国发现的数量较少,此前发现最早的磨制骨器,距今约3.5万年。在李罡看来,跋山遗址出土丰富的古人类遗物遗迹,有利于建立中国东部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序列,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帮助研究当时人类的技术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背景。
2021-11-26 23:00:00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确认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随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叶样品为古人煮(泡)后留下的茶渣。西岗M1:7内出土的茶叶样品资料图片2018年8月至12月,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青教授领衔的邾国故城遗址考古队,对西岗墓地一号墓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队员清理墓室器物箱内存放的随葬品时,对编号为M1:7、口朝下倒扣的原始瓷碗小心翼翼进行提取时,碗体与内部填充土分离,顶端露出茎叶状植物残留,考古队员当即意识到可能为重要的炭化残留物,快速拍摄照片记录后,将碗体与土样扣合在一起,恢复原状整体打包提取,并及时与北京科技大学有关专业研究人员合作,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
2021-11-25 23:45:00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两年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曾是西周都城所在地的镐京遗址内,发现了西周大型建筑基址、陶排水管道、道路、车辙、祭祀坑等重要遗迹。
2021-11-22 15:06:25
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永安遗址发现多处夫余时期遗存,其中部分房址进一步复原了夫余人的生活场景。
2021-11-22 15:06:01
17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两个年度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镐京遗址发现了西周大型建筑基址、道路、陶排水管道等重要遗迹,为进一步研究镐京遗址高等级建筑的分布及都城布局等提供了资料。
2021-11-18 23:05:00
要形成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改革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专业人才“择一业、终一生”。要打破学科壁垒,更新以发掘为主的考古观念,形成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唯有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形成与文物事业发展相匹配的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队伍,方能真正突破制约文物工作的人才瓶颈。
2021-11-15 10:57:12
其余4座则在2018至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衢江区文化部门进行发掘,它们分别是庙山尖土墩墓和孟姜一号、二号和三号土墩墓,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等器物。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历经4年,在浙西的衢州市衢江区发现了一处西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葬群,规格属浙江同时期墓葬之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正标曾主持发现了首座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园,他说,孟姜一号墓的营建方式与后世的越墓有不少相同点,其墓葬等级在西周的越地中是最高的,当属王陵级大墓。
2021-11-15 10:36:02
新华社太原11月12日电(记者王学涛)记者从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市发现了一处仰韶中晚期遗存,其中一座5500年前的五边形房址为太原地区首次发现。2021年5月至7月,为配合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附属中小学项目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项目施工区域内发现的一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该考古项目负责人、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裴静蓉介绍,遗址内共发掘仰韶时期灰坑98座、陶窑11座、房址2座、明清墓葬6座,其中最突出的发现是一座面积约32平方米、平面略呈五边形的房址。
2021-11-15 10:35:32
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太原市国科大材料能源学院附属中小学建设项目施工区域内发现一处仰韶中期文化遗址。这是迄今为止太原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期遗存,对研究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2021-11-12 23:10:00
记者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发掘出31座汉代墓葬,根据墓葬形制与出土陶器、钱币可推断出,墓葬横跨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约200年时间。
2021-11-09 10:27:48
河北省黄骅市文物部门近日在隋唐时期的大左庄制盐遗址发现计量称重用的唐代铜环权、石环权各一枚,为验证、补充唐代盐政史料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
2021-11-06 15:05:00
“令我们最为惊喜的是,出土了东汉晚期10余种不同纹样的花纹砖、画像砖以及6座金元时期石室叠涩穹窿顶墓葬。图片来自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此外,考古人员还发掘了6座金元时期石室叠涩穹窿顶墓,由墓道、封门及墓室组成。图片来自济南市考古研究院曹帅说,东汉晚期墓葬出土的墓砖纹样可见太阳纹、菱形纹、卷云纹、博局纹等,画像砖有车马出行图、楼阁人物、星象图等,墓砖纹样繁多。
2021-11-03 16:31:51
从11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文化旅游赋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全省文旅项目总投资突破5000亿元,同比“十二五”增长215%。
2021-11-03 11:10:43
9月27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国家文物局召开,会上发布了山东沂水跋山遗址、河南鲁山仙人洞遗址、四川稻城皮洛遗址等3项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成果。
2021-10-25 17:36:47
记者25日从吉林省吉林市获悉,位于当地的永安遗址已发掘出多个历史时期的遗存,最新发现的是一处不晚于渤海时期水井和两座夫余时期房址。
2021-10-25 17:27:53
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2021-10-25 17:27:53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考古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2021-10-22 11:02:21
草庵摩尼光佛,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文化包容力跃然纸上……22个遗产点,向世界勾勒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更无声见证着考古工作者对重要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百年兼收并蓄、上下求索,中国现代考古学为守护中华文脉、弘扬灿烂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发来的贺信,令全国考古工作者倍感振奋。
2021-10-22 20:32:49
贾笑冰说,编号TJ3位于2号建筑址中部,2020年在TJ3接近基岩的垫土层中出土的大型彩陶缸、彩陶钵、筒形罐、灰陶钵、圆陶片组合有可能是与《周礼》中记载的祼礼祭祀行为相关。考古学者近日在辽宁朝阳举行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上发布了牛河梁遗址2021年度考古发掘新发现,该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中发现“祭祀”活动遗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贾笑冰说,2017年至2020年的考古工作更新了对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品”字形山台的认识,初步确认8个以石墙及垫土为主要特征的台基址,编号TJ1-TJ8,其范围较最初所确定的“品”字形山台有所扩大。
2021-10-22 14:36:20
图四M2出土器物图五M1出土铁器图六M2出土银坠饰图七M4出土铜钱图八M3填土出土石斧墓砖见有条形砖和楔形砖,墓砖纹饰多样,多几何纹饰,还有图案组合纹。图二M1发掘俯拍图三M3发掘俯拍03出土器物四座墓葬虽遭到一定的破坏,但仍出土陶器、铁器、琉璃器、银器、铜器等器物,共83件(套)。另外M1、M4出土陶器以及墓砖纹饰与M3基本相同,年代大体相近。
2021-10-12 13:45:00
青海祁连县黄藏寺遗存发现的细石器制品图片来自祁连山国家公园青藏高原是全球受外力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强烈的风力、流水与冻融侵蚀等使得早期人类活动遗存直接暴露于地表,缺乏地层堆积。2021年8月中下旬,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组织调查队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内进行人文资源本底调查,研究人员在海拔约2600米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黄藏寺一带发现地层剖面中含有细石器制品。分析结果表明黄藏寺细石器制品沉积层位年代约为距今6000年,这也意味着早在6000年前,现处于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的祁连山腹地已经有史前人类活动,且为主要使用细石器工具进行生产活动的狩猎采集者,这也证明了早在6000年前,细石器狩猎采集者已经在祁连山腹地开展狩猎采集活动。
2021-10-08 14:30:00
除了实证中国存在阿舍利体系,“东方早期人类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学术论调纯属偏见,皮洛遗址的手斧还有两个重要意义。但是,“皮洛遗址发现的手斧、薄刃斧的工整性、对称性完全可以与西方阿舍利经典时期的手斧相媲美,西方看到这个不会再怀疑中国没有真正的阿舍利体系。皮洛发现的阿舍利手斧为何重要“因为它彻底解决了中国、东亚有没有真正阿舍利技术体系的争议。
2021-09-28 14:30:00
图片来自北京市文物局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此次发掘出土的遗存应为正阳桥东南侧的镇水兽,推测为明代遗存。图片来自北京市文物局2021年8月27日至9月17日,为了解正阳桥的位置与形制,北京市文物局对正阳桥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本次考古发掘地点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阳门箭楼东南、前门步行街北端东侧、大北照相馆北侧。近日,北京市东城区正阳桥遗址发掘出土一具镇水兽。
2021-09-27 14:30:00
近日,在该建设工地,考古工作者清理发掘出了一座保存完好的秦汉时期一棺一椁古墓葬。据介绍,此次挖掘为进一步研究西汉初期秦遗民的生活状况及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为研究秦汉时期云梦楚王城周围墓葬布局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研究秦汉时期云梦楚王城的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证据。据悉,此墓葬不仅棺椁等葬具保存完整,覆在椁盖板和棺盖上的竹条、草蓆,以及束棺的麻绳、草绳等也清晰可见。
2021-09-27 14:30:00
2021年9月上旬,为期近4个月的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首都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承办的“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落下帷幕。
2021-09-16 14:04:07
中外考古学家对2020年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例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拥抱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生物考古学研究,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考古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上。
2021-08-17 10:11:06
走进博物馆,一幅幅“妙笔生花”的考古绘图立于眼前,这些展图都是考古绘图师对出土遗物大小形状、花纹和质地的真实反映。
2021-08-17 10:11:06
仰韶文化是中国田野考古最早发现和确认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021-08-16 22:10:00
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将通天洞遗址的土样进行浮选。只见沙网上不断出现一粒粒炭化的植物种子颗粒,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在显微镜下仔细观看,发现它们是炭化的黍、青稞和小麦颗粒。
2021-08-10 23:35:00
从郑州大学考古团队获悉,经过碳十四测年确认,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铸铜作坊在公元前640-550年开始出现制式化金属货币的铸造活动。
2021-08-06 23:55:00
湖南江永县文物部门8月2日对外称,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古驿道沿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空间形态研究》团队日前在湖南江永县开展潇贺古道田野调查中,首次发现了一座石枋宽体木榫卯结构石梁风雨桥。
2021-08-03 10:55:00
侯马盟书成为继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商周时期铜器铭文、战国至汉代竹简以来,中国早期文字的又一重大发现。古文献记载的盟誓很多,但并没有发现盟誓实物的先例。侯马盟书的出土,是我国首次出土的与古文献相对应的盟誓资料,其重要性非同寻常。
2021-08-03 17:38:24
近日,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烟台市博物馆、长岛综合试验区博物馆组成的联合考察队在进行田野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一处大型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面积约2万平方米。
2021-07-28 23:50:00
城东公园周边道路建设项目地处焦作市区东部、苏蔺村南部,南距人民路800多米,经前期文物勘探发现古墓葬4座,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经发掘,M3应为灰坑,改编号为H1,M4改编号为M3。现将发掘情况介绍如下:
2021-07-28 23:55:00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27日电(记者魏婧宇)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发掘的一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发现一座具备调节室温功能的房址,经考古人员判定,这是一处史前时期的“空调房”。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对小塘山遗址进行发掘,截至目前,考古发掘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发现的遗迹主要包括房址20余座、灰坑10余座和墓葬2座。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连吉林说,房址是半地穴形式,四周是用石头砌起来的,现存最高的地方有1米左右,整个建筑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这种建筑形式在国内属首次发现。
2021-07-27 18:25:00
流失海外近百年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24日亮相在太原开幕的“复兴路上 国宝归来”特展,并将在此长期陈列展出。这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归天龙山石窟的珍贵流失文物。
2021-07-26 14:50:00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9日消息,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前,考古人员对水电站库区开展了近2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涉及9处文物点和21处清代墓葬,采集各类文物标本20000余件,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商周时期的墓葬,证明早在距今约4000年前,该区域已有人类生存繁衍。
2021-07-20 23:55:00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文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牵之念之的重要工作。
2021-07-19 09:37:13
彩陶瓢形器彩陶瓢形器:红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瓢形器出土于姜家梁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桑干河北岸,阳原县东城镇西水地村。泥河湾博物馆馆长侯文玉介绍,石球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传统工具之一,是侯家窑遗址中最具特色的石器,仅在1976年的发掘中,就发现了1079件,其中最大的重1.5千克,最小的重100克,直径为5—10厘米不等。石球石球:旧石器时代典型的狩猎工具在原始社会,石器是生产中的主要工具,从学会制造石器的最初阶段开始,人类为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改进石器的制造工艺,使工具更为适用。
2021-07-15 22:35: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9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大同市云州区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迹,出土的大量石制品对研究石叶技术和细石器起源提供了实物资料。
2021-07-12 16:20:00
近日,山东济南东部地区发现35座连片墓葬,目前已知的有1座汉代墓、12座元代墓、12座清代墓,其余墓葬年份有待进一步确定。在发现的12座元代墓中,有11座保存较为完好的砖雕壁画墓和1座石室墓,是山东地区已知的最大规模元代壁画墓群。
2021-07-09 18:00:00
7月7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主任、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发掘领队孙国平处获悉,井头山遗址出土的两件木器被确定为中国最早漆器。他表示,这一发现将中国乃至世界使用漆的历史提早到8000多年前。
2021-07-08 18:55:00
日前,邢台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邢台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下简称《实施规划》)。
2021-07-05 15:34:52
6月24日,考古专家、学者、游人在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小长梁遗址参观国际第四纪标准地层。
2021-07-05 15:34:21
6月30日,河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立方做客河北新闻网“红色引擎有力量——党史学习教育”《阳光理政》系列访谈特别节目时指出,到2025年,河北文物整体影响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基本实现由文物资源大省向文物强省转变。
2021-07-05 15:33:07
“到‘十三五’末,我省文物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6月30日,河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立方做客河北新闻网“红色引擎有力量——党史学习教育”《阳光理政》系列访谈特别节目,就“赓续红色血脉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这一话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2021-07-05 15:32:55
建党100周年前夕,抗日战争参加革命的老干部齐生民的后人、石家庄税务局干部齐鑫,向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捐赠了红色革命文物18件。
2021-06-16 10:55:14
6月12日,我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映耀百年征程”。
2021-06-16 10:54:14
6月12日是2021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五千年时光孕育出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无论是赫赫有名的夏都二里头、莫高窟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日久弥新的民俗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TA们背后,总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2021-06-16 10:47:33
秦皇岛市文物管理局紧扣“文物映耀百年征程”活动主题,聚焦文化遗产百年保护成果,展现文物事业发展成就,发挥文物凝结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传承中华文明、助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作用。
2021-06-16 10:46:07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7日对外公布宝墩遗址最新田野考古发掘成果。在2020年至2021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宝墩时期的水稻田和作为建筑构件使用的碳化竹片,系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和有机质的房屋构件。
2021-06-09 16:39:24
青铜顶尊人像、大型青铜面具、黄金树叶、象牙精雕……记者28日在三星堆“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主题活动上获悉,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在提取一批象牙后,大量珍贵文物露出真容,此次发掘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土重要文物一千余件。
2021-06-03 09:59:00
博物馆和文物不再是高高在上,被动等待“有缘人”揭开其面纱,而是选择主动出击展现自身魅力,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体会文物的深厚内涵。
2021-06-03 09:58:45
那时没电脑,全靠手写。稿子写完后,白建钢借了一辆自行车,骑往四川大学找童恩正等人征求意见。
2021-06-03 09:58:05
两千多年前,中山国在中原大地上强势“崛起”,可与“战国七雄”比肩,在周围众多列强大国虎视眈眈地觊觎之下,依然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2021-05-25 14:55:19
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021-05-24 16:00:00
中国国家文物局22日与伊朗相关部门签署《关于协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联合声明》。
2021-05-22 21:30:00
5月19日,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支部组织全院干部职工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和西柏坡纪念馆。
2021-05-21 18:25:00
中国考古界酝酿多年的宋国故城考古发掘工作,20日在河南商丘老南关古城启动,该项目旨在发掘深埋在黄河泥沙之下、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曾经居住的宋国都城,揭示历史上因黄河泛滥形成的奇特“新城叠旧城”现象。
2021-05-21 17:20:00
记者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政府获悉,经国家文物局和河北省文物局批准,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峰峰矿区磁州窑遗址加固保护项目已全面启动。
2021-05-21 14:48:51
河南省南阳市博物馆新馆18日正式与观众见面,并加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博物馆”牌子。馆内5000余件(套)文物展出,生动呈现南阳地区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2021-05-19 16:05:00
4月29日,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
2021-05-09 17:15:00
发掘好、保护好、研究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通过考古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不断发扬光大,照亮中国漫漫五千年的历史之旅,也照亮中华民族奔向更长的未来之路。
2021-04-21 15:52:38